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磨穿铁砚

磨穿铁砚

新五代史.桑维翰传》:“初举进士,主司恶其姓,以为‘桑’、‘丧’同音。有人劝其不必举进士,可以从佗求仕者。维翰慨然,乃著《日出扶桑赋》以见志。又铸铁砚以示人曰:‘砚弊则改而佗仕。’卒以进士及第。”后因以“磨穿铁砚”形容立志文墨,持久不懈。元范康《竹叶舟》一折:“坐破寒毡,磨穿铁砚。自夸经史如流,拾他青紫,唾手不须忧。”


述宾 比喻立下志向,勤奋攻读,也指笔墨功底之深。语本《新五代史·晋臣传·桑维翰》:“人有劝其不必举进士,可以从佗求仕者。 维�� ……铸铁砚以示人曰:‘砚弊,则改而佗仕。’卒以进士及第。”元·范康《竹叶舟》1折:“坐穿破毡,~,自夸经史如流。”△褒义。多用于描写勤奋方面或功底之深方面。→持之以恒 磨杵成针锲而不舍 水滴石穿 ↔有初鲜终 一暴十寒 三天打鱼,两天晒网。也作“铁砚磨穿”。


【典源】《新五代史·桑维翰传》:“初举进士,主司恶其姓,以‘桑’、‘丧’同音。人有劝其不必举进士,可以从他求仕者,维翰慨然,乃著《日出扶桑赋》以见志。义铸铁砚以示人曰:‘砚弊则改而他仕。’卒以进士及第。”《旧五代史·桑维翰传》注引 《春渚纪闻》云:“桑维翰试进士,有司嫌其姓,黜之。或劝勿试,维翰持铁砚示人曰:‘铁砚穿,乃改业。’著《日出扶桑赋》 以见志。”

【今译】 五代时桑维翰去应进士考试,主考官认为他的姓与“丧”字同音,很厌恶,不录取他。别人劝他不必再应考,可以从另外途径求官。桑维翰铸了一方铁砚给人看,说:“等到这铁砚磨穿了我再改别的途径。”终于以进士及第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人立志坚定不移; 也形容苦读勤学。

【典形】 磨穿铁砚、磨铁砚、铁砚穿、铁砚磨穿、铁砚磨成。

【示例】

〔磨穿铁砚〕 宋·朱淑真《自责》:“磨穿铁砚非吾事,绣折金针却有功。”

〔磨铁砚〕 宋·乐雷发《谢杨孟溪县丞惠以章墨》:“感君殷勤复三叹,努力西窗磨铁砚。”

〔铁砚穿〕 宋·陆游《五月十一日夜坐达旦》:“读经今日韦编绝,作赋当时铁砚穿。”

〔铁砚磨穿〕 元·汪元亨 《折桂令》:“费十年灯火窗前,将铅椠书残,铁砚磨穿。”


【词语磨穿铁砚】  成语:磨穿铁砚汉语词典:磨穿铁砚

猜你喜欢

  • 平分秋色

    《楚辞.九辩》:“皇天平分四时兮,窃独悲此廪秋。”唐韩愈《合江亭》诗:“穷秋感平分,新月怜半破。”后因以“平分秋色”谓双方各得一半。宋李朴《中秋》诗:“平分秋色一轮满,长伴云衢千里明。”老舍《四世同堂

  • 渭城三叠

    同“阳关三叠”。清陈维崧《满江红.将发梁溪酒后与吴薗次》词:“奈匆匆欲唱《渭城三叠》,归去道场山下路,也应瘦了丹枫叶。”【词语渭城三叠】  成语:渭城三叠汉语大词典:渭城三叠

  • 白衣尚书

    《东观汉记》卷十八《郑均》:“郑均字仲虞,任城人也。……淡泊无欲,清静自守,不慕游宦。……均屡辟不诣,公车特征,拜侍御史,月余,迁尚书。肃宗(汉章帝刘炟dā)敬重之。后以病告归。均遣子英奉章诣阙。诏见

  • 望林止渴

    同“望梅止渴”。宋无名氏《喜迁莺》词:“望林止渴功就,不数夭桃繁杏。”

  • 陈蕃室

    《后汉书.陈蕃传》:“蕃年十五,尝闲处一室,而庭宇芜秽,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,谓蕃曰:‘孺子何不洒埽以待宾客?’蕃曰:‘大丈夫处世,当埽除天下,安事一室乎!’”后以“陈蕃室”指闲居之处。唐骆宾王《夏日游

  • 江鱼入馔

    同“姜诗跃鲤”。指孝亲。唐杜甫《送王十五判官扶侍还黔中》诗:“青青竹笋迎船出,日日江鱼入馔来。”【词语江鱼入馔】   汉语大词典:江鱼入馔

  • 惊精香

    参见:却死香

  • 从之者如归市

    归:趋,往。市:市集。 追随他而去的人好像赶集一样踊跃。 表示深受大众拥护。语出《孟子.梁惠王下》:“昔者太王去邠。邠人曰:‘仁人也,不可失也。’从之者如归市。”清.江藩《国朝汉学师承记.朱笥河先

  • 天骄

    “天之骄子”的略语。汉武帝时,匈奴狐鹿单于(chán yú蝉余,匈奴最高首领的称号)致书汉朝,自称为“天之骄子”,意为天所骄宠,故极强盛。后以此为典,喻称强盛的北方边地的民族。【出典】:《汉书》卷94

  • 孤凤

    《论语.微子》:“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:‘凤兮凤兮!何得之衰?往者不可谏,来者犹可追。已而,已而!今之从政者殆而!’孔子下,欲与之言。趋而避之,不得与之言。”楚狂士接舆曾用凤歌讽谕孔子不要热衷于从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