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相敬如宾

相敬如宾

原作“相待如宾”,原指夫妻间相互尊敬,后也泛指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。晋文公末年,晋大夫胥臣出使途中路过冀地,看到冀缺锄草,他的妻子给他送饭,很恭敬,相待如宾。胥臣和他一起回来并向晋文公推荐了冀缺。他说,恭敬,是德行的集中表现。能够恭敬,就必定有德行。德行用来治理百姓,请您任用他。文公说,他的父亲郤芮是因罪被杀之人,可以吗?胥臣说,他的父亲郤芮是有罪,与儿子无关,应该取其所长。文公于是将冀缺任命为下军大夫。

【出典】:

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:初,臼季使过冀,见冀缺耨,其妻馌之,敬,相待如宾。与之归,言诸文公曰:‘敬,德之聚也。能敬必有德,德以治民,君请用之。’……文公以为下军大夫。”

【例句】:

谢承《后汉书》:“(周)燮居家清处,非法不言,兄弟、父子、室家相待如宾,乡曲不善者皆从其教。”(范晔《后汉书·周处传》注引)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逸民传庞公传》:“庞公者,南郡襄阳人也。居岘山之南,未尝入城府,夫妻相敬如宾。”


述补 夫妇互相恭敬,如对待宾客一样。《后汉书·庞公传》:“居岘山之南,未尝入城府。夫妻~。”黄蓓佳《在水边·热风》:“这对夫妇结婚二十年了,~,举案齐眉。”△褒义。多用于夫妻之间。→举案齐眉 相亲相爱 和如琴瑟 ↔绝情反目 萧郎陌路 琴瑟不如 镜破钗分。也作“相待如宾”、“相对如宾”、“相庄如宾”。


【词语相敬如宾】  成语:相敬如宾汉语词典:相敬如宾

猜你喜欢

  • 数仞墙

    源见“夫子墙”。比喻道德学问造诣很高。唐罗隐《投浙东王大夫二十韵》:“自愧三冬学,未窥数仞墙。”

  • 齐烹

    《史记.郦生陆贾列传》:“淮阴侯闻郦生伏轼下齐七十余城,乃夜度兵平原袭齐。齐王田广闻汉兵至,以为郦生卖己,乃曰:‘汝能止汉军,我活汝,不然,我将亨汝!’郦生曰:‘举大事不细谨,盛德不辞让。而公不为若更

  • 名娃金屋

    源见“西施”、“金屋藏娇”。指春秋时吴王为西施建造的馆娃宫。宋吴文英《八声甘州.陪庾幕诸公游灵岩》词:“幻苍厓云树,名娃金屋,残霸宫城。”

  • 骑牛

    源见“南阳佳气”。汉光武的代称。清吕留良《次韵黄九烟民部思古堂诗》:“跃马谁当据要津,骑牛何处问真人?”

  • 口血未干

    口血,古代双方结盟或订立条约时,双方要喝加有牲禽类血液的酒,以示信守,称为口血。口血未干,形容结盟时喝的口血染红了嘴巴还未干,就背弃了原来的盟约诺言。公元前565年,郑国刚因晋师来伐而乞和成盟。楚国又

  • 加人一等

    《礼记.檀弓上》:“孟献子禫,县而不乐,比御而不入,夫子曰:‘献子加于人一等矣。’”后以“加人一等”指超过常人。唐杨炯《隰州县令李公墓志铭》:“寻丁外艰,哀毁逾制,加人一等。”述宾 比别人超出一等。比

  • 疾足先得

    亦作“捷足先登”。行动迅速的人先得到。《史记.淮阴侯列传》:“秦失其鹿,天下共逐之,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。”鹿:比喻帝位。疾:快速。主谓 跑快的人先得到东西。比喻行动快捷的人先达到目的。《史记·淮阴侯

  • 吹笙子晋

    源见“王乔控鹤”。借指洒脱不凡的人。清赵翼《刘檀桥编修六十寿诗》:“投辖陈遵无昼夜,吹笙子晋本神仙。”

  • 呦呦鹿鸣,食野之苹。我有嘉宾,鼓瑟吹笙

    呦呦:鹿的叫声。苹:即“藾蒿”,是一种青叶白茎的野草。鼓:弹奏。瑟:古代弦乐器。笙:古代簧管乐器。 鹿儿呦呦鸣叫,呼唤伙伴同吃苹草。我的贵宾一起聚会,也要弹瑟吹笙热热闹闹。 形容古代贵族宴会的欢乐

  • 莼鱼兴

    同“莼鲈引兴”。清龚翔麟《台城路.送桐城张先生予告归里》词:“秋风纵有莼鱼兴,纶扉肯教轻去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