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南史.谢弘微传》附《谢譓》:“次子譓,不妄交接,门无杂宾。有时独醉,曰:‘入吾室者但有清风,对吾饮者唯当明月。’……”谢譓为人清高脱俗,门无杂宾。他曾说:入吾室只有青风,对饮的唯明月。意谓仅以清风明
亦作“椎髻”,“魋结”。椎形的发髻。《汉书.李陵传》:“后陵律持牛酒劳汉使,博饮,两人皆胡服椎结。”唐代颜师古注:“结读曰髻,一撮之髻,其形如椎。”清代王先谦《汉书补注》:“谭宗浚曰,《史记.郦生陆贾
箸:筷子。吃饭没有下筷子的地方。形容生活极其奢侈,对饮食百般挑剔。典出晋人何曾之事迹。何曾(199-278年),字颖考,陈国阳夏(今河南太康)人。出身世家大族,曹魏时官至司徒,曾参加司马懿和曹爽争权及
源见“三岁字”。形容对友人来信的珍视。清钱谦益《感秋》诗之二:“肠断都门送别人,三年怀袖字犹新。”
《诗.周颂.敬之》:“日就月将,学有缉熙于光明。”孔颖达疏:“日就,谓学之使每日有成就;月将,谓至于一月则有可行。言当习之以积渐也。”朱熹集传:“将,进也……日有所就,月有所进,续而明之,以至于光明。
《论语.卫灵公》:“子曰:‘人无远虑,必有近忧。’”人若不能从长计议考虑问题,就会有即将到来的忧愁。元.郑德辉《㑇梅香》一折:“非是我心多,岂不闻人无远虑,必有近忧。”《金瓶梅词话》九回:“人无远虑,
《尹文子.大道上》:“昔晋国苦奢,文公以俭矫之,乃衣不重帛,食不异肉,无几时,人皆大布之衣,脱粟之饭。”衣不重帛,指不重穿丝织品的衣服,以示节俭。后用为咏节俭之典。唐.房玄龄《晋书.刘超传》:“加以处
批:排打。亢( ㄍㄤ gāng ):同“吭”。咽喉,比喻要害。擣:攻击。虚:指空虚薄弱之处。格:受阻。 谓攻打要害和虚弱的地方,造成阻止敌人的形势。 常指对敌斗争策略。语出《史记.孙子吴起列传》
源见“杯弓蛇影”。指疾病。明高启《次韵杨礼曹雨中卧疾》之二:“何事一春频谒告,只应来辨酒中蛇。”亦指虚幻之事。元乔吉《卖花声.悟世》曲:“富贵三更枕上蝶,功名两字酒中蛇。”【词语酒中蛇】 汉语大词
《诗经.小雅》《白华》等佚篇《诗序》:“《白华》,孝子之洁白也……有其义而亡其词。”《白华》,是《诗经.小雅》逸诗的篇名,《诗序》说:“白华,孝子之洁白也……有其义而亡其词。”后用为咏孝亲之典。今《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