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瓦釜雷鸣

瓦釜雷鸣

文选.屈原〈卜居〉》:“世溷浊而不清,蝉翼为重,千钧为轻;黄钟毁弃,瓦釜雷鸣;谗人高张,贤士无名。”李周瀚注:“瓦釜,喻庸下之人;雷鸣者,惊众也。”后因以“瓦釜雷鸣”形容小人骄横得意。郭沫若《沸羹集.为革命的民权而呼吁》:“人民有话不能言,言者无责可自负。其结果必然成为瓦釜雷鸣、黄钟毁弃的世界。”亦用于谦指自己的作品。宋黄庭坚《再次韵兼简履中》诗:“经术貂蝉续狗尾,文章瓦釜作雷鸣。”


主谓 釜,古代的炊事用具,相当于现在的锅;瓦釜,陶制的炊具,如沙锅。声音低沉的沙锅发出雷鸣般的巨响。比喻庸才居于高位。语出《楚辞·卜居》:“黄钟毁弃,瓦釜雷鸣。谗人高张,贤士无名。”宋·黄庭坚《再次韵兼简履中南玉三首》:“经术貂蝉续狗尾,文章瓦釜作雷鸣。”郭沫若《沸羹集·为革命的民权而呼吁》:“人民有话不能言,言者无则可自负,其结果必然成为~,黄钟毁弃的世界。”△贬义。多用于描写庸愚之人身居高位。→小人得志 ↔黄钟毁弃。也作“雷鸣瓦釜”、“瓦缶雷鸣”、“瓦釜之鸣”。


【典源】《楚辞》屈原《卜居》:“世溷浊而不清,蝉翼为重,千钧为轻; 黄钟毁弃,瓦釜雷鸣; 谗人高张,贤士无名。”

【今译】 屈原在《卜居》中感叹: 人世混浊不清,黑白难分,蝉翼称为重,千钧却称为轻; 宏亮的黄钟遭到毁弃,瓦罐却肆然高鸣; 奸人飞扬跋扈,贤士埋没无名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贤士遭轻贱排斥,小人骄横得意; 也用以谦指自己的作品等。

【典形】 黄钟毁弃、雷鸣瓦釜、瓦釜金镛、瓦釜雷鸣、瓦釜鸣、瓦釜鸣雷、瓦釜参宫商。

【示例】

〔黄钟毁弃〕 清·田同之《与畹叔编修论诗》:“黄钟毁弃瓦缶重,长夜漫漫竟如梦。”

〔雷鸣瓦釜〕 宋·辛弃疾《水龙吟·用瓢泉韵》:“倩何人与问,雷鸣瓦釜,甚黄钟哑?”

〔瓦釜金镛〕 清·黄鷟来《送张孝永回开封》之六:“江山风月常无主,瓦釜金镛一任看。”

〔瓦釜雷鸣〕 宋·黄庭坚《再次韵兼简履中》:“经术貂蝉续狗尾,文章瓦釜作雷鸣。”

〔瓦釜鸣〕 清·黄景仁《和容甫》之二:“谁令黄钟节,掩以瓦釜鸣?”


【词语瓦釜雷鸣】  成语:瓦釜雷鸣汉语词典:瓦釜雷鸣

猜你喜欢

  • 凤凰饥

    唐杜甫《述古》诗之三:“凤凰从东来,何意复高飞?竹花不结实,念子忍朝饥。”后因以“凤凰饥”比喻贤者受难。清 高晫《寄答桑楚执见怀》诗:“自笑子长牛马走,谁怜杜甫凤凰饥。”【词语凤凰饥】   汉语大词典

  • 罗友乞祠

    《晋阳秋.穆帝》(原晋.孙盛撰,以下引自清.汤球辑本):“罗友,字它仁,襄阳人。少好学,不持节检,性嗜酒,当其所遇,不择士庶。又好伺人祠,往乞馀食,虽复营署墟肆,不以为羞。桓温尝责之云:‘君太不逮,须

  • 消魂

    见“销魂”条。【词语消魂】   汉语大词典:消魂

  • 遗簪

    源见“刈蓍遗簪”。喻旧物故情。唐李峤《答李清河书》:“兄仁及遗簪,礼缛追赙,千古之下,凛然而高。”唐朱放《九日陪刘中丞宴昌乐寺送梁廷评》诗:“不弃遗簪旧,宁辞落帽还。”【词语遗簪】   汉语大词典:遗

  • 不动声色,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

    措:安排。泰山之安:比喻安稳如泰山。 不动声色,把国家安排得稳如泰山。 古时赞美宰相的政治风度和治国才能。语出宋.欧阳修《相州昼锦堂记》:“至于临大事,决大议,垂绅正笏,不动声色,而措天下于泰山之

  • 剩山残水

    清·孙雨林《皖江血·定计》:“收回那十八省剩山残水,洗尽这二百年藏污纳垢。”【词语剩山残水】  成语:剩山残水汉语大词典:剩山残水

  • 亡戟得矛

    《吕氏春秋.离俗》:“齐晋相与战,平阿(战国齐邑)之余子(周代兵役制度规定每户以一人为正卒,余者为羡卒,即余子),亡戟得矛,却而去,不自快,谓路之人曰:‘亡戟得矛,可以归乎?’路之人曰:‘戟亦兵(兵器

  • 刀镮信

    源见“大刀头”。喻回家的信息。清尤侗《秣陵游归人传已死漫引坡句自解并示家人》诗:“烽火连天家万里,刀镮信断梦三更。”

  • 温家玉镜

    同“温家镜”。明梅鼎祚《玉合记.参成》:“好个玉合儿!温家玉镜,是结姻的故事,你说他怎的?”

  • 东周梦

    同“东鲁梦周”。清顾炎武《酬程工部先员》诗:“西蜀《玄》方草,东周梦未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