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王商止讹

王商止讹

讹(é鹅):错误,谣言。止讹:平息谣言。王商(?-前25年)字子威,涿郡蠡吾(今河北博野西南)人,迁居杜陵(今陕西西安东南)。其父王武是汉宣帝的舅父,王商袭爵为乐昌侯。成帝时,官左将军,后为丞相。后为大将军王凤陷害,免相后呕血而死。建始三年(前30年)秋天,京城长安百姓们无故相惊扰,传说洪水将要淹没长安,百姓惊恐逃避,人们互相在奔跑中践踏,老人和孩子们发出哭号声,长安一片混乱。汉成帝亲自来到前殿,召集大臣商议对策。大将军王凤轻信谣言,提出:请太后、皇上和后妃转移到船上,让官吏百姓登上城楼来躲避洪水。群臣都同意王凤的说法。当时任左将军的王商却力排众议,认为这种传言毫无根据,不应让吏民登上城楼躲避,这样做只会使百姓更加惊恐不安。汉成帝采纳了王商的劝告。后来,长安城内秩序略见安定。事实证明,所谓发洪水的传言是谣传的。后以此为典,咏临危不惊,沉稳而有主见的大臣。

【出典】:

汉书》卷82《王商传》3369、3370页:“王商字子威,涿郡蠡吾人也,徙杜陵。商父武,武兄无故,皆以宣帝舅封。无故为平昌侯,武为乐昌侯。”“父薨,商嗣为侯。……元帝崩,成帝即位,甚敬重商,徙为左将军。、“建始三年秋,京师民无故相惊,言大水至,百姓奔走相蹂躏,[老弱号呼],长安中大乱。天子亲御前殿,召公卿议。大将军凤以为太后与上及后宫可御船,令吏民上长安城以避水。群臣皆从凤议。左将军商独曰:‘自古无道之国,水犹不冒城郭。今政治和平,世无兵革,上下相安,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至?此必讹言也,不宜令上城,重惊百姓。’上乃止。有顷,长安中稍定,问之,果讹言。上于是美壮商之固守,数称其议。而凤大惭,自恨失言。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李瀚《蒙求》:“桓潭非谶,王商止讹。” 元·脱脱《宋史·张咏传》:“止讹之术,在乎识断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如此良夜何

    如……何:“奈……何”。意即把它怎么样。 怎样度过这美好的夜晚?语出宋.苏轼《后赤壁赋》:“有客无酒,有酒无肴,月白风清,如此良夜何?”宋.曾纡《菩萨蛮》:“溪山无限好,恨不相逢早。老病独醒多,如此

  • 夏虫疑冰

    同“夏虫语冰”。《文选.孙绰〈游天台山赋〉》:“哂夏虫之疑冰,整轻翮而思矫。”李善注:“言浅近小智,同乎夏虫,今既哂之,故整翮思矫也。”见“夏虫不可语冰”。晋·孙绰《游天台山赋》:“哂夏虫之疑冰,整轻

  • 宝马香车

    骏马与美车,是富贵人家出行的排场。唐代沈佺期《上巳日袚褉渭滨应制》诗:“宝马香车清渭滨,红桃碧柳褉堂春。”褉( ㄒㄧˋ xì 系):古人消除不祥之祭,常在春秋二季于水滨举行。见“香车宝马”。元·王

  • 一斗百篇

    指酒量的宏大和诗才的敏捷。唐代杜甫《饮中八仙歌》:“李白一斗诗百篇,长安市上酒家眠。天子呼来不上船,自称臣是酒中仙。”

  • 赐绢羞臣

    《新唐书.长孙顺德传》:“俄以受赇(qiú,贿赂)为有司劾发,帝曰:‘顺德元勋外戚,爵隆位厚至矣。若令观古今自鉴,有以益国家者,朕当与共府库,何至以贪冒闻乎?’因赐帛数十愧切之。大理少卿胡演曰:‘顺德

  • 徽之问寂寥

    源见“访戴”。谓朋友访问。唐方干《叙雪寄喻凫》诗:“此时明径无行迹,唯望徽之问寂寥。”

  • 漂母进食

    汉代淮阴侯韩信贫贱时,挨着饿钓于城下,漂母分自己的饭给他吃的故事。《史记.淮阴侯列传》:“信钓于城下,诸母漂,有一母见信饥,饭信,竟漂数十曰。信喜,谓漂母曰:‘吾必有以重报母。’母怒曰:‘大丈夫不能自

  • 蚊虻走牛羊

    汉代刘向《说苑.说丛:》“蠹蝝剖柱梁,蚊虻走牛羊。”蝝( ㄩㄢˊ yuán 缘):蝗子:意谓蠹虫、蝗子能蛀破硕大的柱子、栋梁、蚊虫、虻虫能驱使牛羊逃跑。比喻小能制大。

  • 秦源

    同“桃花源”。借指风景胜地。唐 周弘亮《曲江亭望慈恩寺杏园花发》诗:“江亭闲望处,远近见秦源。”【词语秦源】   汉语大词典:秦源

  • 当世冠

    当代之第一人。汉代刘歆《孟母赞》:“子遂成德,为当世冠。”偏正 指当代的第一人。汉·刘歆《孟母赞》:“子遂成德,为~。”△褒义。多用于赞誉方面。【词语当世冠】   汉语大词典:当世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