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獬豸冠

獬豸冠

淮南子.主术训》:“楚文王好服獬冠,楚国效之。”高诱注:“獬豸之冠,如今御史冠。”汉蔡邕独断》:“法冠,楚冠也……秦制执法服之。今御史廷尉监平服之,谓之獬豸冠。”《后汉书.舆服志下》:“法冠,一曰柱后。高五寸,以纚为展筩,铁柱卷,执法者服之,侍御史、廷尉正监平也。或谓之獬豸冠。獬豸,神羊,能别曲直,楚王尝获之,故以为冠。”刘昭注:“《异物志》曰:‘东北荒中有兽,名獬豸,一角,性忠,见人斗,则触不直者;闻人论,则咋不正者。’”因以法冠称“獬豸冠”,或借指御史等执法官吏,取其能严明执法、善断曲直邪正之意。唐韦縠《杜侍御送贡物戏赠》诗:“人自贡珊瑚树,汉使何劳獬豸冠?”明无名氏《霞笺记.中丞训子》:“官居侍御立朝班,铁面丹心獬豸冠。”


【词语獬豸冠】   汉语词典:獬豸冠

猜你喜欢

  • 引绳批根

    引绳:用墨线弹正木料。批根:用斧子砍削木料根部。 引绳批根原含“排除”之意。此处指魏其侯窦婴与将军灌夫两人互相合作,排斥异己。后以此典指相互依引,排退恃势之人;或互相合力,排斥异己。 灌夫因犯法免官,

  • 老聃遁

    源见“紫气东来”。指老子出关隐遁避世。借指隐逸。唐柳宗元《梦归赋》:“老聃遁而适戎兮,指淳茫以纵步。”

  • 沫相濡

    《庄子.大宗师》:“泉涸,鱼相与处于陆,相响于湿,相濡以沫,不如相忘于江湖。”《庄子》中有以旱地之鱼以口沫互相润湿为喻,论说人与人相互关系的寓言故事。后以“沫相濡”比喻人在困难中应互相帮助。唐.骆宾王

  • 诗成七步

    同“七步成诗”。南朝 梁萧统《锦带书十二月启.中吕四月》:“声闻九皋,诗成七步。涵蚌胎于学海,卓尔成群。”

  • 宝珠市饼

    唐皇甫氏《原化记.贺知章》:“贺知章尝谒卖药王老,问黄白术,持一大珠遗之。老人得珠,即令易饼与贺食。贺心念宝珠何以市饼,老叟乃曰:‘悭吝未除,术何由成?’”后因以“宝珠市饼”喻指屏除凡欲,轻宝重道。主

  • 鲤对

    同“鲤趋”。唐王勃《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》:“他日趋庭,叨陪鲤对;今晨捧袂,喜托龙门。”【词语鲤对】   汉语大词典:鲤对

  • 粉白不去手

    形容喜欢化妆打扮。《三国志.魏志.何晏传》裴松之注:“《魏略》曰:‘晏性自喜,动静粉白不去手,行步顾影。’”

  • 前门拒虎,后门进狼

    元.赵雪航《评史》:“窦氏虽除,而寺人之权从兹盛矣!谚曰:‘前门拒虎,后门进狼’,此之谓也。”赶走了一个坏人,另一个外人又乘机进来。比喻祸患接连而至。明.丘濬《故事成语考.鸟兽》:“祸去祸又至,曰:‘

  • 虚怀若谷

    虚:谦虚。怀:胸怀。谷:山谷。指谦虚的胸怀好像山谷那样宽广。柴潮生,字禹门,仁和(今浙江杭州市)人。雍正二年(1724年)举人,授内阁中书,充军机处章京(清军机处军机大臣属下官吏,负责处理文书)。乾隆

  • 爰居厌鼓钟

    源见“鲁禽情”。形容任情适性之人无法忍受俗世功名的束缚。清 邵锦潮《喜晚香辞幕府归》诗:“偶同麋鹿游城市,终觉爰居厌鼓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