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狗嘴里吐不出象牙

狗嘴里吐不出象牙

比喻孬人口里说不出好话。语出晋.葛洪《抱朴子.清鉴》:‘‘虎尾不附狸身,象牙不出鼠口。”后多引作〔狗嘴里吐不出象牙〕。元.高文秀《遇上皇》一折:“和这等东西,有什么好话,讲出什么理来?狗口里吐不出象牙!”《品花宝鉴》七回:“真正你这张嘴,狗口里生不出象牙来。”《烈火金钢》一四回:“别上他的当,他这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,他是骗咱们哩!”


主谓 比喻坏人口里说不出好话。常用于讥讽或开玩笑。语本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清鉴》:“虎尾不附狸身,象牙不出鼠口。”刘流《烈火金钢》14回:“别上他的当,他这~来! 他是骗咱们哩。”△贬义。用于描写言谈。也作“狗口里吐不出象牙”、“狗口里生不出象牙”、“狗口无象牙”。


【词语狗嘴里吐不出象牙】  成语: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汉语词典:狗嘴里吐不出象牙

猜你喜欢

  • 桃李无蹊

    源见“桃李成蹊”。谓守德处默。宋陈师道《寄亳州何郎中》诗:“松篁有节元宜晚,桃李无蹊只自薰。”

  • 章台柳

    唐.孟棨《本事诗.情感》载:唐人韩翃,颇有才名,家境虽贫寒,但结交的多是名流。邻居一人姓李,颇慕其才名,便把一姓柳的歌妓赠给他。才子佳人,如鱼得水。韩翃考中进士后,就职于淄青节度使侯希逸衙前为从事。因

  • 彩霓

    宋司马光《范景仁传》:“召试学士院,诗用‘彩霓’字。学士以沈约《郊居赋》‘雌霓连蜷’,读‘霓’为入声,谓景仁为失韵。”后遂以“彩霓”为作诗用韵之典。明杨慎《咏端溪砚廿韵示儿》:“绮思生松黛,讹音辨彩霓

  • 鳄徙

    《旧唐书.韩愈传》:“愈至潮阳,既视事,询吏民疾苦,皆曰‘郡西湫水有鳄鱼,卵而化,长数丈,食民畜产将尽,以是民贫’。”韩愈因祭湫水,写《祭鳄鱼文》。其夕,“有暴风雷起于湫中。数日,湫水尽涸,徙于旧湫西

  • 嵇鹤

    源见“鹤立鸡群”。原比喻嵇绍出众拔萃如独立鸡群之野鹤,后借指脱俗超群之士。唐李商隐《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》:“嵇鹤元无对,荀龙不在夸。”【词语嵇鹤】   汉语大词典:嵇鹤

  • 高束

    同“高阁置”。宋李曾伯《水调歌头.再和》词:“欢恨离愁尽扫,谢赋鲍诗高束,一枕听严更。”

  • 瓦查屎溺

    《庄子.知北游》:“东郭子问于庄子曰:‘所谓道,恶在乎?’庄子曰:‘无所不在。’东郭子曰:‘期而后可。’庄子曰:‘在蝼蚁。’曰:‘何其下邪?’曰:‘在稊稗。’曰:‘何其愈下邪?’曰:‘在瓦甓。’曰:‘

  • 江总还家尚黑头

    黑头:黑头发。江总(519-594年)字总持,济阳考城(今河南兰考东)人。历仕梁、陈、隋三朝。梁时曾官武陵王府法曹参军。入陈,后主授以尚书令。后归隋为上开府。梁时侯景叛乱进犯京都(今江苏南京),江总奉

  • 支郎

    对和尚的称呼。明代杨慎《丹铅录》:“古今儒雅,多呼僧为支郎者。《高僧传》云:魏有三高僧,曰支谦、支谶、支亮。支谦为人细长黑瘦,眼多白而晴黄,复多智。时贤谚曰:‘支郎眼中黄,形躯虽细是智囊。’”唐代韦庄

  • 苌弘化碧

    《庆子.外物》:“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,而忠未必信(信任)。故伍员流于江(指吴王将他的尸体沉入江中);苌弘死于蜀,藏其血,三年而化为碧。”苌弘是春秋时周敬王的大臣刘文公所属的大夫。刘氏与晋范氏世代通婚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