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牍背千金

牍背千金

史记.绛侯周勃世家》:“人有上书告勃欲反,下廷尉。廷尉下其事长安,逮捕勃治之。勃恐,不知置辞……以千金与狱吏,狱吏乃书牍背示之,曰‘以公主为证’。”言狱吏于书板背后写下一语,以示勃申辩之方,周勃乃得出狱。他感叹说:“吾尝将百万军,然安知狱吏之贵乎!”后以“牍背千金”用为遭受冤狱之典。清钱谦益《戊寅元日偶读〈史记〉戏书纸尾》诗:“牍背千金狱始明,吹箫织薄可怜生。”


【典源】《史记·绛侯周勃世家》:“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,下廷尉。廷尉下其事长安,逮捕勃治之。勃恐,不知置辞。吏稍侵辱之。勃以千金与狱吏,狱吏乃书牍背示之,曰‘以公主为证’。公主者,孝文帝女也,勃太子胜之尚之,故狱吏教引为证。……绛侯既出,口:‘吾尝将百万军,然安知狱吏之贵乎!’”《汉书·周勃传》亦载。

【今译】 汉代周勃为汉高祖刘邦手下大将,封为绛侯,汉文帝时位居右丞相,后被免官。有人上书告周勃想谋反,文帝将书交廷尉,廷尉又将此事交长安地方官,将周勃逮捕查问。周勃恐惧,不知如何辩解。狱吏渐渐欺辱他,周勃给狱吏金求教,狱吏才在奏牍的背面写了几个字:“以公主为证。”公主是孝文帝之女,嫁给周勃的儿子胜之,因此狱吏让引公主作证不反。周勃被释放出狱后,说:“我曾经统率百万大军,然而怎么晓得狱吏有这么大的威风呢!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指人被系入狱,无法剖白,受制于人。

【典形】 牍背千金、绛侯之系、书牍背、狱吏贵、狱吏尊、尊狱吏、狱吏为尊、尊逢狱吏。

【示例】

〔牍背千金〕 清·钱谦益《戊寅元日偶读史记》:“牍背千金狱始明,吹箫织薄可怜生。”

〔绛侯之系〕 宋·周必大《岳飞叙复元官制》:“坐急绛侯之系,莫然内史之灰。”

〔书牍背〕 宋·苏轼《韩子华石淙庄》:“绛侯百万兵,尚畏书牍背。”

〔狱吏尊〕 唐·陈子昂 《宴胡楚真禁所》:“寄谢韩安国,何惊狱吏尊。”

〔尊狱吏〕 清 · 唐孙华 《记里中事》:“书牍人方尊狱吏,溺冠世久厌儒生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肘生柳

    同“柳生左肘”。雷昭性《参禅白云古刹苦不能静诗以遣之》:“灿烂笔生花,槎丫肘生柳。”【词语肘生柳】   汉语大词典:肘生柳

  • 恣意妄行

    又作“恣意妄为”。恣(zì自)意:放纵;任意。妄行:胡作非为。指任意胡作非为。允祀(sì四,1681-1726年),姓爱新觉罗,名允祀,是康熙皇帝第八子。康熙四十七年(1708年),太子允礽(Réng

  • 深入不毛

    不毛:指不生五谷的未开发地带。 深入不毛之地。语出三国.蜀.诸葛亮《前出师表》:“故五月渡泸,深入不毛。”唐.卢藏用《景星寺碑铭》:“公则奉国庙之威灵,恭武臣之貔豹,隮险冒毒,深入不毛。”述宾 进入

  • 驽守

    源见“驽马十驾”。谓才能低而能尽职。清方履篯《与江神笺》:“履篯以朔方鲰士,炎国侨民,学愧通经,行惟驽守。”【词语驽守】   汉语大词典:驽守

  • 炙手威风

    源见“炙手可热”。形容权势压人。清洪昇《长生殿.定情》:“中书独坐揽朝权,看炙手威风赫烜。”

  • 众口铄金,积毁销骨

    铄( ㄕㄨㄛˋ shuò ):熔化。积毁:积累起来的毁谤。销:销熔。 众口一词,可以使金属熔化;纷纷而来的毁谤,可以使白骨销熔。 表示纷纭的舆论,恶意的中伤,足以淆乱视听,致人于死地。语出《史记

  • 巴火

    《后汉书.栾巴传》:“征拜尚书”唐.李贤注引《神仙传》:“巴为尚书,正朝大会,巴独后到,又饮酒西南噀之。有司奏巴不敬。有诏问巴,巴顿首谢曰:‘臣本县成都市失火,臣故因酒为雨以灭火。臣不敢不敬。’诏即以

  • 偷光凿壁

    源见“凿壁偷光”。谓家贫求助苦读。明沈鲸《双珠记.师徒传习》:“还赢偷光凿壁,且胜纱囊聚萤。”

  • 谢安赌墅

    源见“围棋赌墅”。指下围棋,亦借以形容从容镇定。明张凤翼《红拂记.棋决雌雄》:“费祎笑谈而退魏敌,谢安赌墅而破秦兵。”

  • 出师无名

    谓没有正当理由而出兵征伐。《新唐书.东夷传.高丽》:“莫离支杀君,虐用其下如擭阱,怨痛溢道,我出师无名哉?”参见“师出无名”。见“师出无名”。《新唐书·东夷传·高丽》:“莫离支杀君,虐用其下如擭阱,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