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游刃皆虚

游刃皆虚

同“游刃有馀”。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.排调》:“范荣期见郗超俗情不淡,戏之曰:‘夷 齐 巢 许一诣垂名,何必劳神苦形,支策据梧耶?’郗未答,韩康伯曰:‘何不使游刃皆虚?’”


【词语游刃皆虚】  成语:游刃皆虚

猜你喜欢

  • 参军判马曹

    源见“骑曹不记马”。谓不理事务,言不及义。宋陆游《读书》诗:“文辞博士书驴券,职事参军判马曹。”

  • 触藩

    同“羝羊触藩”。唐骆宾王《早秋出塞寄东台详正学士》诗:“吊影惭连茹,浮生倦触藩。”【词语触藩】   汉语大词典:触藩

  • 前度刘郎

    据《太平御览》卷四十一引南朝宋.刘义庆《幽明录》记载说:东汉明帝永平年间,剡县人刘晨、阮肇,共入天台山采药,到桃源洞遇到仙女,结为夫妇。至晋武太康年间,二人又重到天台山。后世因称去而复返的人为“前度刘

  • 梁王雪

    同“梁园雪”。唐岑参《梁园歌送河南王说判官》:“梁园二月梨花飞,却似梁王雪下时。”

  • 腹有鳞甲

    鳞甲:鱼身上的鳞片和动物身上的硬壳。比喻居心深密,不易接近。李严,字正方,后改名平,刘备时任尚书令,与诸葛亮共受遗诏辅助幼主。为人居心深密。后诸葛亮攻打曹魏,兵驻祁山,李严催督运粮和物资,适逢淫雨不绝

  • 淹会贯通

    犹融会贯通。明 高启《〈史要类钞〉序》:“遂使义理之微不备,事变之实不详,无以淹会贯通,明其同异而辨其得失矣。”见“融会贯通①”。明·高启《〈史要类钞〉序》:“遂使义理之微不备,事变之实不详,无以~,

  • 决枋榆

    源见“榆枋之见”。比喻奋起登山游览。清赵翼《茅山纪游》诗之一:“今朝忽兴发,奋决枋榆起。”

  • 岁寒三友

    宋.林景熙《霁山集》卷四《五云梅舍记》:“即其居累土为山,种梅百本,与乔松、修篁为岁寒友。”松、竹凌寒,岁晏不凋;梅花傲骨,斗雪开放:故世称松、竹、梅为岁寒三友。又常用以比喻浊世之中,傲岸特立的君子之

  • 深根固本

    比喻打下坚实的基础。《后汉书·荀或传》: “昔高祖保关中,光武据河内,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。” 参见:○深根固柢见“深根固柢”。《后汉书·荀彧传》:“昔高祖保关中,光武据河内,皆~,以制天下。”【词语深

  • 香象绝流

    同“香象渡河”。明袁宗道《杂说》:“至如般若缘深,灵根夙植,伽陵破卵,香象绝流。”见“香象渡河”。明·袁宗道《杂说类》:“至如般若缘深,灵根夙植,伽陵破卵,~。”【词语香象绝流】  成语:香象绝流汉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