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习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和不足;教学以后,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。语出《礼记.学记》:“是故学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知困。知不足,然后能自反也;知困,然后能自强也。”郑玄注:“学则睹己行之所短,教则见己道之
同“湘妃竹”。明袁袠《自柳至平乐道中书事》诗:“屋覆湘君竹,山开蜀帝花。”【词语湘君竹】 汉语大词典:湘君竹
源见“阿香推雷车”。指雷雨。宋陆游《中春连日得雨雷亦应候》诗:“犁畔方吹社公雨,垅头又转阿香雷。”【词语阿香雷】 汉语大词典:阿香雷
同“井蛙”。《东观汉记.马援传》:“子阳井底蛙耳!”明谢谠《四喜记.紫禁明扬》:“浅陋真如井底蛙。”见“井底之蛙”。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:“子阳(公孙述)~耳,而妄自尊大。”【词语井底蛙】 成语:井底
南朝梁.刘勰《文心雕龙.隐秀》附录:“呕心吐胆,不足语穷。煅岁练年,奚能谕苦。”唐.李商隐《李长吉小传》:“(贺)恒从小奚奴,骑距驴(或作距驉,即俗所谓驴生的像骡的家兽),背一古破锦囊,遇有所得,即书
同“北山移文”。清 艾宁《与王玉式书》:“抱东篱之志,避北山之讥,春雨迷离,旬余不出。”
不生长五谷草木的地方,形容土地的贫瘠荒僻。《公羊传.宣公十二年》:“锡之不毛之地。”也简作“不毛”。《三国志.蜀志.诸葛亮传》:“故五月渡泸,深入不毛。”偏正 原指种不了五谷的地方。后泛指不长植物贫瘠
源见“空弦落雁”。喻受过挫折。唐温庭筠《过孔北海墓二十韵》:“木秀当忧悴,弦伤不底宁。”
源见“绠短汲深”。喻力不胜任。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《辛亥革命.人民反清斗争资料》:“东省幅员广阔,政务殷繁,臣才识庸暗,实有汲深绠短之虞。”并列 水井深吊绳短,取不到水。比喻能力有限,不能胜任。语本《庄
见〔刻画无盐,唐突西子〕。见“刻画无盐,唐突西施”。清·恽敬《与李汀洲》:“前书可谓刻画无盐,~矣。”【词语唐突西子】 成语:唐突西子汉语大词典:唐突西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