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泾渭分明

泾渭分明

泾渭,是发源于甘肃而流经陕西的两条河流,泾渭分明,原指两条河流清浊不同,后则予以引申,比喻界限十分明显或是非曲直,不可混淆。古代民歌中有一位遭遗弃的妇女说,和渭水相比,泾水浊,泾水你停下来也清一清。想当年,你的新婚多快乐。到如今,你却翻脸不相亲。不要拆去我的鱼梁,不要搬动我的渔篓。唉,如今我自身已难保,又何必再去顾以后。

【出典】:

诗经·邶风·谷风》:“泾以渭浊,湜(shí)湜其沚。宴尔新昏,不我屑以。毋逝我梁,毋发我笱。我躬不阅,遑恤我后。”

【例句】:

晋书·王濛传》与王导笺:“夫军国殊用,文武异容,岂可令泾渭混流,亏清穆之风。”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79回:“若论心里的丘壑泾渭,颇步熙凤的后尘。”


主谓 泾河和渭河的水清浊不同,同流而清浊不混。比喻事物界限分明,不可混淆。语本《诗经·邶风·谷风》:“泾以渭浊,湜湜其沚。”《喻世明言》卷10:“他胸中渐渐~,瞒他不得了。”△褒义。常用作对事物明辨是非,界限分明。→善善恶恶是非分明 ↔混淆是非 改是成非。 也作“泾清渭浊”、“泾渭自分”、“泾渭自明”、“泾浊渭清”。


解释泾河的水流清澈,渭河的水流浑浊,在两条河水的交界处水流仍然清浊分明,不相混杂。后用来比喻优劣、是非等非常分明。

出处诗经·邶风·谷风》:“泾以渭浊,湜湜其沚。宴尔新昏,不我屑以。毋逝我梁,毋发我笱。我躬不阅,遑恤我后。”

诗经》中的《谷风》是邶地的民歌,叙述一位妇女诉说丈夫喜新厌旧,自己遭受虐待和遗弃的痛苦心情。其中第三段说:“泾水因为渭水而浑浊,但在那两条河流的交界处,清浊仍然分明。你们新婚快乐无比,对我却毫不顾惜。你们不要走近我捕鱼的鱼梁(以土石筑堤横截水中,拦截水流以捕鱼的设施),不要取走我架在鱼梁上的鱼篓。唉!其实我自己已被赶走而不能容身,哪里还有时间考虑其他的事。”这位遭受抛弃的妇女把自己比作清澈的泾水,把鸠占鹊巢的妇女比作混浊的渭水,抒发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和痛苦感受。

例句

赌博不是娱乐,娱乐不能赌博,两者之间泾渭分明。


【词语泾渭分明】  成语:泾渭分明汉语词典:泾渭分明

猜你喜欢

  • 簪橐

    《汉书.赵充国传》:“安世本持橐簪笔事孝武帝数十年。”颜师古注引张晏曰:“橐,契囊也。近臣负橐簪笔,从备顾问,或有所纪也。”后因以“簪橐”指近臣的笔墨生涯。宋孙觌《七星岩》诗:“十载污修门,簪橐侍帝垣

  • 一言以蔽

    参见:一言以蔽之见“一言以蔽之”。唐·刘子玄《论史上萧至忠书》:“凡此不可,其流实多,~,三隅自反。”【词语一言以蔽】  成语:一言以蔽

  • 裴公还带

    唐丁用晦《芝田录.裴度》载:传说唐代裴度少时游香山寺,拾得三条玉带、一条犀带。这些珍贵物品是一个妇女为营救他父亲出狱特地向别人借的,不幸丢失。裴度在原地守候,一直等到这个妇女来寻找时还给了她。后以“裴

  • 喷饭成蜂

    参见:蜂化饭

  • 毕婚嫁

    同“毕娶”。唐元结《招陶别驾家阳华作》诗:“无或毕婚嫁,竟为俗务牵。”唐韩愈《县斋有怀》诗:“官租日输纳,村酒时邀迓;闲爱老农愚,归弄小女姹。如今便可尔,何用毕婚嫁。”【词语毕婚嫁】   汉语大词典:

  • 掌上珠

    同“掌上明珠”。唐王宏《从军行》:“儿生三日掌上珠,燕颔猿肱秾李肤。”【词语掌上珠】   汉语大词典:掌上珠

  • 雷轰荐福碑

    宋.彭乘《墨客挥犀》:“范文正守鄱阳,有书先上诗甚工,自言平生未尝饱,天下寒饿无出我右者。时盛行欧阳率更字,荐福寺碑墨本值千钱。文正为打千本,使售于京师。纸墨已具,一夕雷击碎其碑。诗人语曰:‘有客打碑

  • 子猷宠

    同“子猷惜此君”。唐元稹《寺院新竹》诗:“未遭伶伦听,非安子猷宠。威凤来有时,虚心岂无奉。”

  • 芋魁豆饭

    同“芋魁饭豆”。清唐孙华《夏日园居杂咏》之十:“苦草王瓜随地满,芋魁豆饭一生过。”【词语芋魁豆饭】  成语:芋魁豆饭汉语大词典:芋魁豆饭

  • 枕干

    以盾为枕,表示誓报父母之仇。《礼记.檀弓上》:“子夏问于孔子曰:‘居父母之仇,如之何?’夫子曰:‘寝苫枕干,不仕,弗与共天下也。’”郑玄注:“干,盾也。”苫:古时居丧时睡的草荐。【词语枕干】   汉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