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沧海遗珠

沧海遗珠

比喻被埋没了的人才。亦称“沧海珠”、“遗珠”。出自唐狄仁杰之事迹。狄仁杰参见“斗南一人”条。狄仁杰在任汴州参军时,曾被吏人诬诉。黜涉使阎立本召讯他后,搞清了事情的真相,并认为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材,便对他说:“孔子曾经讲过,观过可以知仁,你可算得是‘沧海遗珠’啊!”

【出典】:

新唐书》卷115《狄仁杰传》4207页:“(狄仁杰)为吏诬诉,黜陟使阎立本召讯,异其才,谢曰:‘仲尼称观过知仁,君可谓沧海遗珠矣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杜甫《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》:“盈把那须沧海珠,入怀本倚昆山玉。” 唐·李商隐《送臻市》:“昔去灵山非拂席,今来沧海欲求珠。” 金·元好问《寄答飞卿》:“一首新诗一纸书,喜于沧海得遗珠。” 元·施惠《幽闺记·士女随迁》:“但有过抱艺怀才,那曾见沧海遗珠。” 明·荑秋散人《玉娇梨》:“既郎君不服,何不把原诗写出,待妾送与小姐再看,倘遗珠重收,也不见得。” 清·程先贞《仿杜陵为六绝句·王太常》:“既托周亲如肺腑,难以沧海报遗珠。” 清·佚名《麟儿报》:“宗师又问道:‘你既有此美才,为何府县遗失,竟不见你卷子。府县可谓无目遗珠了。’”


主谓 大海中被采收者遗漏的珍珠。比喻被埋没的人才或珍品。语出《新唐书·狄仁杰传》:“举明经,调汴州参军,为吏诬诉。黜陟使阎立本召讯,异其才,谢曰:‘仲尼称:观过知仁,君可谓沧海遗珠矣。’荐授并州法曹参军。”明·李贽《焚书·龙燬先生文录抄序》:“夫先生之书,一字不可轻掷,不刻其全则有~之恨。”△多用于表示人才或珍品不被重视的遗憾。


【典源】《新唐书·狄仁杰传》:“狄仁杰字怀英,并州太原人。……举明经,调汴州参军。为吏诬诉,黜陟使阎立本召讯,异其才,谢曰:‘仲尼称观过知仁,君可谓沧海遗珠矣。’荐授并州法曹参军。”

【今译】 唐代狄仁杰字怀英,他科考入仕,任汴州参军,为吏诬告,黜陟使阎立本亲自讯问,对狄仁杰的才能不禁称奇,说:“孔子称观过知仁,你可谓沧海遗珠了。”于是荐举狄任并州法曹参军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被埋没的人才; 或形容珍贵的事物。

【典形】 沧海求珠、沧海遗珠、沧海珠、遗珠。

【示例】

〔沧海求珠〕 唐·李商隐《送臻市》:“昔去灵山非拂席, 今来沧海欲求珠。”

〔沧海遗珠〕 金·元好问 《寄答飞卿》:“一首新诗一纸书,喜于沧海得遗珠。”

〔沧海珠〕 唐·杜甫《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》:“盈把那须沧海珠,入怀本倚昆山玉。”

〔遗珠〕 清·程先贞《仿杜陵为六绝句·王太常》:“既托周亲如肺腑,难以沧海报遗珠。”


【词语沧海遗珠】  成语:沧海遗珠汉语词典:沧海遗珠

猜你喜欢

  • 桑弧之日

    源见“悬弧射矢”。指男子的生日。清姚鼐《王禹卿七十寿序》:“桑弧之日,不可以酒醴称觞。”

  • 即墨侯

    宋苏易简《文房四谱.砚谱》载:唐 文嵩以砚拟人作《即墨侯石虚中传》:“上利其器用,嘉其谨默,诏命常侍御案之右,以备濡染,因累勋绩,封之即墨侯。”后因以“即墨侯”称砚。宋王迈《除夕洗砚》诗:“多谢吾家即

  • 蹲龙

    源见“龙蹲”。蹲踞之龙。指孔子。明杨慎《续百一诗》之七:“咄哉赞好德,后乘有蹲龙。”【词语蹲龙】   汉语大词典:蹲龙

  • 驹驰

    源见“白驹过隙”。喻时光流逝。明汪廷讷《狮吼记.赏春》:“叹驹驰倏忽春归,笑蝇营孤负花前。”【词语驹驰】   汉语大词典:驹驰

  • 歌鱼

    《战国策.齐四》:“战国齐孟尝君(姓田名文)食客冯谖弹铗而歌:‘长铗归来乎!食无鱼。’”战国时,齐国贵族孟尝君门下食客三千,分上中下三等待遇。冯谖初以下士为食客,但他不甘下士待遇,三次弹铗作歌,其中一

  • 进履之谦

    汉张良年轻时为老者拾鞋并为他穿上的故事,表现了谦让的品德。《史记.留侯世家》:“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,有一老父。衣褐,至良所,直堕其履圯下。顾谓良曰:‘孺子,下取履!’良愕然欲殴之。为其老,强忍,下

  • 一木难扶

    见“一木难支”。《封神演义》94回:“臣闻:‘大厦将倾,~。’目今库藏空虚,民日生怨,军心俱离,总有良将,其如人心未顺何!”【词语一木难扶】  成语:一木难扶

  • 酌金馔玉

    喝酒的杯子是金的,盛菜肴的器皿是玉的。极言饮宴的奢侈豪华。唐 骆宾王《帝京篇》:“平䑓戚里带崇墉,酌金馔玉待鸣钟。”一本作“炊金馔玉”。见“馔玉炊金”。【词语酌金馔玉】  成语:酌金馔玉汉语大词典:酌

  • 瑶华

    《楚辞.九歌.大司命》:“折疏麻兮瑶华,将以遗兮离居。”王逸注:“瑶华,玉华也。”洪兴祖补注:“说者云:瑶华,麻花也,其色白,故比于瑶。此花香,服食可致长寿,故以为美。”华,同“花”。后因以“瑶华”为

  • 跪乳

    《公羊传.庄公二十四年》“腶修云乎”汉何休注:“凡贽天子用鬯,诸侯用玉,卿用羔……羔取其执之不鸣,杀之不号,乳必跪而受之,类死义知礼者也。”后以“跪乳”喻指孝义。汉班固《白虎通.衣裳》:“羔者,取跪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