亦作“入乡随乡”。原意为到什么地方就遵从那个地方的风俗。也比喻能适应环境,随遇而安。宋代范成大《秋雨快晴静胜堂席上》诗:“天涯节物遮愁眼,且复随乡便入乡。”见“随乡入俗”。《红楼梦》41回:“俗话说,
荃( ㄑㄩㄢˊ quán ):香草,俗名石菖蒲。这里比喻国君。察:细看。中情:内情,本心。兮( ㄒㄧ xī ):语气词,相当于现代的“啊”。 楚王呵,您不详细考察我的本心啊。 后用以泛指不为别
源见“王尊叱驭”。指避险为孝亲之人。明李梦阳《送张训导弃官为母》诗:“辞刘徐庶心先苦,回驭王阳愿不迟。”
一步步来寻死路,见〔牵羊入屠户之家,一步步来寻死地〕。
同“羲和驭日”。唐白居易《题旧写真图》诗:“羲和鞭日走,不为我少停。”
东汉.应劭《风俗通义》:“五月五日续命丝,俗说益人命。”(据《太平御览》卷八一四引)古代风俗习惯,每年五月五日端午节用五彩丝系臂,可以避鬼邪,去病,延年益寿。后遂用为咏端午节之典。唐.李隆基《端午三殿
《史记.张释之冯唐列传》载:汉名将魏尚任云中太守,威名远扬,只因“上功首虏差六级”,汉文帝“下之吏,削其爵”。冯唐为此直谏,文帝醒悟,“令冯唐持节赦魏尚,复以为云中守”。后以“云中太守”泛指忠心耿耿的
比喻歌声圆润婉转,犹如珠之连贯成串。唐代白居易《寄明州于驸马使君三绝句》诗:“何郎小妓歌喉好,严老呼为一串珠。”亦作“一索珠”。白居易《夜宴醉后留献裴侍中》诗:“翩翩舞袖双飞蝶,宛转歌声一索珠。”又作
同“平康”。旧题宋尤袤《全唐诗话.裴思谦》:“思谦及第后,作红笺名纸十数诣平康里。”【词语平康里】 汉语大词典:平康里
同“地下修文”。唐杜甫《闻高常侍亡》诗:“虚历金华省,何殊地下郎?”【词语地下郎】 汉语大词典:地下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