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汝人识字

汝人识字

明.陶珽辑《说郛续集》第四十五卷载明.刘元卿《应谐录》“万字”:“汝(古代地名,汝州在今河南临汝县境)有田舍翁,家资殷盛,而累世不识之乎。一岁,聘楚士训(教诲,开导)其子。楚士始训之搦管临朱,书一画训(解释)曰一字,书二画训曰二字,书三画训曰三字。其子辄欣欣然掷笔,归告其父曰:‘儿得矣,儿得矣,可无烦先生,重费馆谷也,请谢去。’其父喜从之,具币谢遣楚士。踰时,其父拟征召姻友万氏姓者饮,令子晨起治状(此指写请帖),久之不成。父趣(同趋,奔赴)之。其子恚(怨恨)曰:‘天下姓字夥矣,奈何姓万?自晨起至今,才完五百画也。’初机(事物变化的开端)士偶一解,而即訑訑(音yíyí,自满的样子)自矜(自以为贤能)有得,殆(大概,恐怕)类是己(己,在这里表示确定语气)。”

从前,汝州有一个种田的人请了一位先生来教儿子识字。先生教学生写一画,说是一字,写两画说是二字,写三画说是三字。学生听了很高兴,把笔一扔,回去对父亲说已经学会识字了。于是先生被辞退了。有一天,父亲打算请一位姓万的亲戚来饮酒。叫儿子写一封请帖,从早晨写了半日不见写成,就去看儿子。儿子见父亲来了,抱怨说天下的姓很多,为什么非要姓万呢?从早晨写到现在,才只写了五百画呢!

正如这个故事后面作者所作的评论那样,“汝人识字”的故事是在于讽刺那种有了一知半解的知识,就沾沾自喜、自以为了不起的人,到头来必将一事无成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依佛影

    源见“怖鸽”。借指寻求庇护。清 丘逢甲《秋怀再叠前韵》之八:“怖鸽露寒依佛影,愤鼍潮起应军声。”

  • 满县花

    源见“河阳一县花”。称誉地方治理得美好。五代徐铉《梦游》诗之二:“锦书若要知名字,满县花开不姓潘。”清赵翼《题江阴单宁斋明府小照》诗之二:“早栽满县花千树,但饮澄江水一卮。”

  • 平原张宴

    同“平原十日饮”。清 黄鷟来《春日集玉尺山堂》诗:“胜绝平原张宴处,暗香频向绿樽收。”

  • 九流十家

    先秦至汉初学术思想派别的总称。汉代刘歆《七略》中的《诸子略》,曾把先秦和汉初诸子思想分为十家,并分别指出其思想渊源。所谓十家,即儒家、道家、阴阳家、法家、名家、墨家、纵横家、杂家、农家、小说家。此十家

  • 天龙

    参见:天龙八部【词语天龙】   汉语大词典:天龙

  • 穷原竟委

    《礼记.学记》:“三王之祭川也,皆先河而后海,或源也,或委也,此之谓务本。”孔颖达疏:“言三王祭百川之时,皆先祭河而后祭海也。或先祭其源,或后祭其委。河为海本,源为委本。”后因以“穷原竟委”比喻深入探

  • 露冕

    晋陈寿《益都耆旧传》:“郭贺拜荆州刺史。明帝(汉明帝)巡狩到南阳,特见嗟叹,赐以三公之服,黼黻旒冕,敕去幨露冕,使百姓见此衣服,以彰其德。”后以“露冕”为地方官吏治政有方,皇帝恩宠有加的典故。唐韩翃《

  • 旰食

    《左传.昭公二十年》:“(伍)奢闻员不来,曰:‘楚君大夫其旰食乎!’”杜预注:“将有吴忧,不得早食。”南朝.陈.徐陵《陈文皇帝哀册文》:“勤民听政,昃食宵衣。”旰食,晚食,指事情忙碌不能按时吃饭。“昃

  • 折鼎覆?

    《易.鼎》:“鼎折足,覆公?,其形渥,凶。”孔颖达疏:“?,糁也,八珍之膳,鼎之实也。鼎足既折,则覆公?……施之于人,知小而谋大,力薄而任重,如此必受至辱,灾及其身也,故曰其形渥,凶。”后以“折鼎覆?

  • 诗书粕

    《淮南子.道应训》:“轮扁斫轮于堂下,释其椎凿,而问桓公曰:‘君之所读者何书也?’桓公曰:‘圣人之书。’轮扁曰:‘其人焉在?’桓公曰:‘已死矣?’轮扁曰:‘是直圣人之糟粕也。’”后因以“诗书粕”称圣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