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汉君识履

汉君识履

源见“郑履”。指君王极为熟悉重臣。北周庾信《周太傅郑国公夫人郑氏墓志铭》:“骖乘则晋侯停舆,来朝则汉君识履。”


【典源】《汉书·郑崇传》:“郑崇字子游,(傅)喜为大司马,荐崇,哀帝擢为尚书仆射。数求见谏争,上初纳用之。每见曳革履,上笑曰:‘我识郑尚书履声。’”

【今译】 汉代郑崇 (字子游),哀帝时提升为尚书仆射。多次求见哀帝谏争,哀帝也采纳听从。郑每次朝见都穿皮履,哀帝笑着说:“我都能分辨郑尚书的履声了。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直臣向帝王进谏; 或用以指尚书等帝王信用的大臣。

【典形】 革履旧尚书、汉君识履、汉履、汉庭曳履、履声、尚书履、识履、听履、曳履、郑履、识尚书之履、尚书无履声、着意履声。

【示例】

〔革履旧尚书〕 宋·范成大《郑少融尚书初除端殿》:“后日沙堤新宰相,当年革履旧尚书。”

〔汉君识履〕 北周·庾信《周太傅郑国公夫人郑氏墓志铭》:“骖乘则晋后停舆,来朝则汉君识履。”

〔汉履〕 宋·黄庭坚《子瞻去岁春侍立迩英子由入侍》:“殿上给扶鸣汉履,螭头簪笔见秦冠。”

〔汉庭曳履〕 唐·李商隐《上河东公启》:“汲县勒铭,方依崔瑗; 汉庭曳履,犹忆郑崇。”

〔履声〕 宋·苏轼《次韵朱先庭初夏》:“朝罢人人识郑崇,直声如在履声中。”

〔尚书履〕 宋·赵孟頫《送夹谷公分省陕西》:“暂辍尚书履,荣分陕右弓。”

〔识履〕 北周·庾信《周安昌公夫人郑氏墓志铭》:“畴昔之邑,今兹成姓,识履传风,参舆留庆。”

〔听履〕 唐·杜甫《上韦左相》:“持衡留藻鉴,听履上星辰。”

〔曳履〕 元·白朴《梧桐雨》:“四海承平无一事,朝朝曳履侍君王。”

〔郑履〕 南朝梁·何逊《早朝车中听望》:“蘧车响北阙; 郑履入南宫。”


【词语汉君识履】   汉语词典:汉君识履

猜你喜欢

  • 己溺己饥

    《孟子.离娄下》:“禹思天下有溺者,由己溺之也;稷思天下有饥者,由己饥之也,是以如是其急也。”后因以“己溺己饥”谓视人民的疾苦责在于己,因而以解除人民的痛苦为己任。清周济《介存斋论词杂著》:“或己溺己

  • 白云深处有人家

    有人家住在白云深处。 形容深山中的景象。语出唐.杜牧《山行》:“远上寒山石径斜,白云深处有人家。停车坐爱枫林晚,霜叶红于二月花。”元.王子一《误入桃源》一折:“望青山那搭,红轮直下,兀的是白云深处有

  • 北门卧护

    《旧唐书.裴度列传》:“卿虽多病,年未甚老,为朕卧护北门可也。”唐宪宗派宰相裴度兼任河东节度使时,下了一道命令:你虽然常有病,但年岁还不算老,为朕镇守北门可以罢。后世因以喻戍守边疆将领的意思。明.汤显

  • 申嘉私谒

    《史记.张丞相列传.申屠嘉传》:“申屠丞相嘉者,梁人,以材官蹶张从高帝击项籍,……嘉迁为御史大夫。……乃以御史大夫嘉为丞相。……嘉为人廉直,门不受私谒。……”汉初申屠嘉跟随刘邦起兵,文帝时迁为丞相。嘉

  • 鱼传尺素

    《乐府诗集.相和歌辞十三.饮马长城窟行之一》:“客从远方来,遗我双鲤鱼。呼儿烹鲤鱼,中有尺素书。”后因以“鱼传尺素”为寄信之典。宋秦观《踏莎行》词:“驿寄梅花,鱼传尺素,砌成此恨无重数。”主谓 尺素,

  • 纳吉

    古代婚嫁六礼之一。男家于家庙中卜得吉兆,备礼通知女家,决定婚事。《仪礼.士昏礼》:“纳吉用雁,如纳采礼。”郑玄注:“归卜于庙,,得吉兆,复使使者往告,昏姻之事于是定。”【词语纳吉】   汉语大词典:纳

  • 门外楼头

    门外:宫城门外。楼头:楼上。“门外楼头”是指南朝陈后主陈叔宝贪恋女色荒政亡国的一个历史事实。陈后主的贵妃张丽华,容貌端丽,天性聪慧,甚得恩宠。陈后主荒淫无道,怀抱张贵妃于膝上来研究决定国家大事。隋军南

  • 悬秦镜

    源见“秦庭朗镜”。称颂官吏廉明,执法公正。唐杜牧《送牛相出镇襄州》诗:“德业悬秦镜,威声隐楚郊。”

  • 一百杖头钱

    源见“杖头钱”。百钱挂杖头,谓买酒畅饮。唐骆宾王《冬日宴》诗:“二三物处友,一百杖头钱。”

  • 使者星

    同“使臣星”。明王世懋《送李太史元甫册封蜀藩》诗:“汉宫朝浥仙人露,益部宵占使者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