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水深火热

水深火热

比喻人民生活极为痛苦。齐宣王进攻燕国,战胜了它。齐宣王问孟子道,有的人叫我不要吞并它,有的人劝我吞并它。拿一个万乘大国去攻打另一个万乘大国,仅五十天便攻下了它,人力是做不到的。看来,不吞并它,一定会天灾降身,您看如何?孟子回答道,如果吞并它,燕国人民高兴,就吞并它,古代的武王伐纣便是这样做的。燕国的人民不高兴,就不要吞并它,古代周文王便是这样做的。拿一个万乘大国去攻打另一个万乘大国,老百姓携着饭筐和酒壶来迎接,难道有别的用意吗?不过是想避免再过那种痛苦生活啊!如果燕国被吞并后,老百姓蒙受的灾难更加深重,那他们也只好走避他方了。

【出典】:

孟子·梁惠王》下:“齐人伐燕,胜之。宣王问曰:‘或谓寡人勿取,或谓寡人取之。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,五旬而举之,人力不至于此。不取,必有天殃。取之何如?’孟子对曰:‘取之而燕民悦,则取之,古之人有行之者,武王是也。取之而燕民不悦,则勿取,古之人有行之者,文王是也。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,箪食壶浆以迎王师,岂有他哉?避水火也。如水益深,如火益热,亦远而已矣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孙中山《三民主义·民权主义》:“欧洲人民当时受那种种不自由的痛苦,真是水深火热。”


并列 形容民生困苦,濒于绝境。语本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避水火也,如水益深,如火益热。”姚雪垠《李自成》:“历年来百姓处在~之中,痛恨官府,仇视官军。”△多用于描写处境艰难。→生灵涂炭 水火之中 ↔安居乐业。也作“火热水深”。


解释比喻生活处境异常艰难痛苦。

出处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箪食壶浆以迎王师,岂有他哉?避水火也。如水益深,如火益热,亦运而已矣。”

战国时,齐国打败了燕国。齐宣王问孟子:“有人劝我吞并燕国,也有人劝我不要吞并它。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去攻打实力同样雄厚的大国,只用五十天便打了下来,我认为这不是光凭人力就能做到的,这大概是天意。如果我们不吞并它,上天会认为我们违犯了天意而降下灾害。不如吞并了它,怎么样?”

孟子说:“如果吞并它而燕国的百姓高兴,就吞并它,周武王就曾经这样做过。如果吞并它后燕国的百姓不高兴,那就不要吞并它,周文王也这样做过。以齐国这样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,来攻打同样拥有万辆兵车的燕国,而燕国的百姓都用筐子装着吃的,用壶盛着喝的来欢迎您的军队,难道还有别的意思吗?只不过是想逃离那水深火热的苦难生活罢了。如果百姓以后的生活更加痛苦、灾难更加深重,他们就会对您失去信心,转而寻求其他的明君。”

近义民不聊生

反义安居乐业

例句

外敌入侵,军阀混战,人民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。


【词语水深火热】  成语:水深火热汉语词典:水深火热

猜你喜欢

  • 台中妙

    源见“一台二妙”。赞美才艺负有盛名之人。唐钱起《送马员外拜官觐省》诗:“笔精已许台中妙,剑术还令世上闻。”

  • 圣人之教,不肃而成

    圣人的施教,不必过分严肃,但却能够成功。语出《孝经.圣治章》:“圣人之教,不肃而成,其政,不严而治。”《资治通鉴.唐纪.太宗贞观十六年》:“魏王泰月给逾于太子,谏议大夫褚遂良上疏:‘昔汉窦太后宠梁孝王

  • 勒功比宪

    同“勒铭燕然”。唐骆宾王《咏怀古意上裴侍郎》诗:“勒功思比宪,决略暗欺陈。”

  • 东皇

    司春之神。《尚书纬》:“春为东皇,又为青帝。”【词语东皇】   汉语大词典:东皇

  • 回日三舍

    同“回天倒日”。晋郭璞《游仙诗》之四:“愧无鲁阳德,回日向三舍。”

  • 腹背毛

    汉.韩婴《韩诗外传》卷六:“晋平公游于西河而乐,曰:‘安得贤士与之乐此也?’船人盍胥跪而对曰:‘主君亦不好士耳!夫珠出于江海,玉出于昆山,无足而至者,犹主君之好也。士有足而不至者,盖主君无好士之意耳,

  • 谢氏六出花

    源见“谢家咏雪”。六出花,即雪花。雪为六瓣,故称。用以咏梅花。闽徐夤《梅花》诗:“玄冥借与三冬景,谢氏输他六出花。”

  • 方圆可施

    施:施展,施用。比喻有多种才能在哪里都可以使用。沈宪(?-490年),字彦璋,吴兴武康(今浙江德清)人,少时有才干,辟为主薄,后历任临首、余杭令,巴陵王府佐。宋明帝一次和沈宪下棋,对沈宪说:“你是广州

  • 存十一于千百

    在千百个中间只保存下十个或一个。 表示绝大多数已失去,只有很少的幸存。语出晋.陆机《叹逝赋》:“顾旧要于遗存,得十一于千百。”后多引作〔存十一于千百〕。唐.韩愈《与孟尚书书》:“其大经大法皆亡灭而不

  • 窥图

    《汉书.刘歆传》“歆以建平元年改名秀”颜师古注引汉应劭曰:“《河图赤伏符》云‘刘秀发兵捕不道,四夷云集龙斗野,四七之际火为主’,故改名,几以趣也。”后以“窥图”谓暗中察看图谶,以谋不轨。《后汉书.袁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