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比干剖心

比干剖心

指比干向商纣王进谏忠言,被商纣王剖心杀死之事。后以此比喻统治者无道,残害忠良。商纣王荒淫无道,其庶兄微子几次劝导进谏,皆不听。于是微子与大师(古代三公之一)、少师(辅导太子之官)商议,一起出走避开。商纣王叔父比干,当时任少师官,对纣王的作为不满,并发誓说,“当臣子的,不得不以死进谏忠言,”遂向商纣王强行进谏。纣王不采纳其忠言善意,反而怒气乱发地说,“我听说圣人心有七个窟窿洞。”便破开比干之胸膛,观看比干的心。此典又作“比干谏”、“剖心比干”、“七窍比干”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3《殷本纪》108、109页:“纣愈淫乱不止。微子数谏不听,乃与大师、少师谋,遂去。比干曰:‘为人臣者,不得不以死争。’乃强谏纣。纣怒曰:‘吾闻圣人心有七窍(qiào俏,窟窿;洞)。’剖比干,观其心。”《正义》引《括地志》云:“比干见微子去,箕子狂,乃叹日:‘主过不谏,非忠也。畏死不言,非勇也。过则谏,不用则死,忠之至也。’进谏不去者三日。纣问:‘何以自持?’比干曰:‘修善行仁,以义自持。’纣怒,曰:‘吾闻圣人心有七窍,信诸?’遂杀比干,刳视其心也。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李白《古风》之五十一:“比干谏而死,屈平窜湘源。” 宋·汪元量《杭州杂诗和林石田》:“蹑足封韩信,剖心嗔比干。” 清·郑燮《念奴娇·方景两先生祠》:“千古龙逢原不死,七窍比干肺腑。”


【典源】《史记·殷本纪》:“纣愈淫乱不止。微子数谏不听,乃与大师、少师谋,遂去。比干曰:‘为人臣者,不得不以死争。’乃强谏纣。纣怒曰:‘吾闻圣人心有七窍。’剖比干,观其心。”

【今译】 商纣王荒淫无道,变本加厉。微子几次劝谏不听,于是微子与大师、少师商议,一起亡去。比干说:‘作为臣子,不得不以死进谏。’他去强行对纣王进谏。纣王发怒,说:“我听说圣人心有七窍。”便将比干心剖出来观看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指忠臣被害。

【典形】 比干谏、剖心比干、七窍比干。

【示例】

〔比干谏〕 唐·李白《古风》之五十一:“比干谏而死,屈平窜湘源。”

〔剖心比干〕 宋·汪元量《杭州杂诗和林石田》:“蹑足封韩信,剖心嗔比干。”

〔七窍比干〕 清·郑燮《念奴娇·方景两先生祠》:“千古龙逢原不死,七窍比干肺腑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吊客青蝇

    源见“青蝇吊客”。形容人死后寂寥。唐元稹《出门行》:“丧车黔首葬,吊客青蝇至。”

  • 且食蛤蜊

    《南史.王弘传》附王融:“(王融)诣王僧佑(南齐人,字胤宗,善《老》《庄》,工草隶,官至黄门侍郎),因遇沈昭略(南齐人,字茂隆,使酒仗气,为高帝萧道成所赏识,及高帝即位,迁官侍中),未相识。昭略屡顾盼

  • 为生民立命

    见〔为天下立心,为生民立极,为去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〕。

  • 遣冰

    源见“冰人”。请媒人说媒。《聊斋志异.寄生》:“父遣冰于郑,郑性方谨,以中表为嫌,却之。”

  • 兰心蕙质

    南朝宋.鲍照(明远)《芜城赋》:“东都妙姬,南国丽人,蕙心纨质,玉貌绛唇,莫不埋魂幽石,委骨穷尘。”(《文选》卷十一)鲍照赋原作“蕙心纨质”,《幼学琼林》卷二注引作“兰心蕙质”。兰蕙同类,馨香淡雅:纨

  • 伐冰之家

    《礼记.大学》:“伐冰之家,不畜牛羊。”据汉.郑玄注和唐.孔颖达疏称,古时候,卿大夫之家,丧祭之时,经常用冰。故使人役在背阴之处,伐击冰块,以供丧祭之用。故“伐冰之家”常以称贵族豪门。唐.柳宗元《柳河

  • 狂奴如故

    同“狂奴故态”。清钱谦益《寄长安诸公书》:“又谓谦益狂奴如故,倔强犹昔,从此当拆皮为纸,刺血为墨,涕泪悲泣,归命投诚。”

  • 漫叟

    源见“漫郎”。又唐元结《漫歌八曲》序:“壬寅中,漫叟得免职事,漫家樊上,修耕钓以自资,作《漫歌八曲》。”后因以“漫叟”称元结,亦指放纵无拘束的老人。清钱谦益《瞿五丈星卿挽词》之二:“宦况萧闲如漫叟,家

  • 秋液

    《周礼.秋官.司烜氏》:“以鉴取明水于月。”《淮南子.天文训》:“方诸见月,则津而为水。”高诱注:“月盛时以〔方诸〕向月下,则水生,以铜盘受之,下水数滴。”后因以“秋液”指月。元黄庚《题东山玩月图》诗

  • 玉楼

    源见“玉楼受召”。本指天帝或仙人的居所,借指文人早夭。明文徵明《夜读亡友刘协中诗》:“眼中堪恨埋琼树,天上徒闻有玉楼。”【词语玉楼】   汉语大词典:玉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