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死灰复燃

死灰复燃

指韩安国对监狱官吏说:烧完之死灰难道不再燃烧起来吗?后以此典比喻人失势后又重新得志复位。韩安国(?——前127年),字长孺。汉诸侯王梁国成安(今河南临汝)人。初为梁孝王(刘武,汉文帝刘桓之子,汉封诸侯王,王梁国)中大夫(掌议论),吴、楚等七国之乱时,韩安国抵御吴军,由此显名。 以后韩安国因犯法被判罪,蒙县(今河南商丘市北)监狱官吏田甲侮辱韩安国。韩安国说:“烧完之死灰难道不再燃烧起来吗?”田甲说:“燃烧起来就撒泡尿浇灭它。”不久,梁国出缺内史(治理京城及附近地区。职当郡守),朝廷派使者拜韩安国为梁国内史,把他从囚徒中再起为二千石俸禄之官员。狱吏田甲害怕得罪而逃跑。韩安国说:“田甲如不回来复就狱吏官职,我就要灭掉你的全家族。”田甲便脱衣露体前去认错。韩安国笑着说:“你可以撒尿啦!你们这些势利人还值得计较吗?”终于友善地对待他。此典又作“寒灰”、“死灰相惧”、“长孺然灰”、“汉圄寒灰”、“灰死韩安国”、“不然灰”、“未燃灰”、“寒灰见溺”、“溺死灰”、“复燃灰”、“内史之灰”、“然灰被溺”、“待溺余”、“灰然”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108《韩长孺列传》2859页:“其后安国坐法抵罪,蒙狱吏田甲辱安国。安国曰:‘死灰独不复然(“燃”本字)乎?’田甲曰:‘然即溺(niào尿,通“尿”。动词)之。’居无何(无几何时;不久),梁内史缺,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,起徒(服劳役之犯人)中为二千石,田甲亡走。安国曰:‘甲不就官,我灭而(你)宗。’甲因肉袒(脱上衣,露肢体,表示请罪)谢。安国笑曰:‘可溺矣!公等足与治(较量)乎?’卒善遇之。”

【例句】:

南朝宋·鲍照《赠故人》之一:“寒灰灭更燃,夕华晨更鲜。” 北周·庾信《周柱国尔绵永神道碑》:“民知约法,未肯以狱吏为尊;吏识刑名,无敢以死灰相惧。” 唐·骆宾王《畴昔篇》:“冶长非罪曾缧,长孺然灰也经溺。” 唐·骆宾王《上吏部侍郎帝京篇》:“灰死韩安国,罗伤翟廷尉。” 唐·张说《卢巴驿闻张御史》:“皇恩若可再,为忆不然灰。” 唐·罗隐《孙员外赴阙后》:“宣室夜阑如有问,可能全忘未燃灰。” 宋·黄庭坚《次韵师厚》:“寒灰几见溺,铩翮常思奋。” 宋·陈师道《次韵无咎偶作》之二:“会有哀笼鸟,宁须溺死灰。” 宋·陆游《霜降前四日颇寒》:“盛衰君勿叹,已有复燃灰。” 宋·周必大《岳飞叙复元官制》:“坐急绛侯之系,莫然内史之灰。” 清·顾炎武《赠同系阎君明铎先生》:“一遇韩安国,同悲待溺余。” 清·林则徐《高阳台》:“春雷欺破零丁穴,笑蜃楼气尽,无复灰然。”


主谓 死灰,烧后的灰烬。比喻再次兴起。语本《史记·韩长孺列传》:“安国坐法抵罪,蒙狱吏田甲辱安国。安国曰:‘死灰独不复然乎?’田甲曰:‘然即溺之。’”邓贤《中国知青梦》15章:“一九七九年元月中旬,曾经席卷边疆各农场的知青罢工浪潮再度呈现~趋势。”△多用于描述失势后的再度复兴或已停止活动的事物又重新活动。→东山再起 卷土重来 ↔一蹶不振 斩草除根。也作“余烬复燃”、“死灰复燎”、“死灰复然”。


【典源】《史记·韩长孺列传》:“安国坐法抵罪,蒙狱吏田甲辱安国。安国曰:‘死灰独不复然乎?’田甲曰:‘然即溺之。’居无何,梁内史缺,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,起徒中为二千石。田甲亡走。安国曰:‘甲不就官,我灭而宗。’甲因肉袒谢。安国笑曰:‘可溺矣! 公等足与治乎?’卒善遇之。”《汉书·韩安国传》亦载。

【今译】汉代韩安国字长孺,在梁孝王处任中大夫,后因事坐法抵罪入狱,蒙县狱吏田甲侮辱他。安国说:“死灰就不会复燃了吗?”田甲说:“如果复燃就用尿浇灭了。”过了一段,梁内史缺人,朝廷又拜安国为梁内史,位为二千石。田甲恐惧逃亡。安国说:“田甲不回来,我灭你的族。”田甲惶恐请罪。安国也宽赦了他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人失势后又重新得意复位; 或形容人遭事乱而失势颓唐。

【典形】 不然灰、长孺然灰、待溺余、复燃灰、寒灰见溺、寒灰灭、汉圄寒灰、灰然、灰死韩安国、内史之灰、溺死灰、然灰被溺、死灰相惧、未燃灰、起死灰、田甲当时气、溺复然灰、寒灰复然、沉灰不然、死类余烟、死灰不然、灰土已寒、灰不然。

【示例】

〔不然灰〕 唐·张说《卢巴驿闻张御史》:“皇恩若可再,为忆不然灰。”

〔长孺然灰〕 唐 · 骆宾王 《畴昔篇》:“冶长非罪曾缧絏,长孺然灰也经溺。”

〔待溺余〕 清·顾炎武《赠同系阎君明铎先出》:“一遇韩安国,同悲待溺余。”

〔复燃灰〕 宋·陆游《霜降前四日颇寒》:“盛衰君勿叹,己有复燃灰。”

〔寒灰见溺〕 宋·黄庭坚《次韵师厚》:“寒灰几见溺,铩翮常思奋。”

〔寒灰灭〕 南朝宋·鲍照《赠故人》之一:“寒灰灭更燃,夕华晨更鲜。”

〔汉圄寒灰〕 唐·骆宾王《上兖州张司马启》:“延之顾盼,焰汉圄之寒灰。”

〔灰然〕 清·林则徐《高阳台》:“春雷欻破零丁穴,笑蜃楼气尽,无复灰然。”

〔灰死韩安国〕 唐·骆宾王《上吏部侍郎帝京篇》:“灰死韩安国,罗伤翟廷尉。”

〔内史之灰〕 宋·周必大《岳飞叙复元官制》:“坐急绛侯之系,莫然内史之灰。”

〔溺死灰〕 宋·陈师道《次韵无咎偶作》之二:“会有哀笼鸟,宁须溺死灰。”

〔然灰被溺〕 清·钱谦益《送马巽倩归会稽》:“和药趣来手欲战,然灰被溺目敢瞪。”

〔死灰相惧〕 北周·庾信《周柱国尔绵永神道碑》:“民知约法,未肯以狱吏为尊; 吏识刑名,无敢以死灰相惧。”

〔未燃灰〕 唐·罗隐《孙员外赴阙后》:“宣室夜阑如有问,可能全忘未燃灰。”


【词语死灰复燃】  成语:死灰复燃汉语词典:死灰复燃

猜你喜欢

  • 青蝇吊客

    亦作“青蝇之吊”。吊客:祭奠死者或慰问死者家属之人。青蝇吊客,指人生前没有知己,死后只有苍蝇来凭吊。虞翻(164-235年),字仲翔,会稽余姚(今浙江余姚)人。孙策时曾任富春长。孙权时,为骑都尉,以屡

  • 绝响

    晋.葛洪《抱朴子.广譬》:“聪者料兴亡于遗音之绝响,明者觌(dí见)机理于玄微之未形。”原指已经散失的乐调,后泛称不可再见的流风余韵。晋.袁宏《东征赋》:“惟吾生于末运,托一叶于邓林。顾微躯之渺渺,若

  • 率由旧则

    见“率由旧章”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陈思王植传》:“万邦既化,~;广命懿亲,以藩王国。”【词语率由旧则】  成语:率由旧则汉语大词典:率由旧则

  • 偏袒

    源见“左右袒”。偏护一方。清昭梿《啸亭续录.先恭王之正》:“居相位者,当有相度,西林偏袒乡党,非持平天下之道也。”“偏袒”指偏向一方、袒护一方之意。其字面意思是: 露出右肩或左肩。佛教徒露出右肩,以示

  • 洛阳才

    《文选》卷十晋.潘岳《西征赋》:“终童山东之英妙(终童,指汉代人终军,济南人。曹植《求自试表》称:“昔贾谊弱冠,求试属国,请系单于之颈,而制其命;终军以妙年使越,欲得长缨,占其王,羁致北阙。”),贾生

  • 寿阳妆

    源见“梅花妆”。指古代女子描梅花于额上的妆式。元 杨维祯《香奁八咏.黛眉颦色》:“索画未成京兆谱,欲啼先学寿阳妆。”【词语寿阳妆】   汉语大词典:寿阳妆

  • 燃犀

    南朝宋.刘敬叔《异苑》卷七载:晋温峤至牛渚矶,水底有音乐之声,水深不可测。人云下多怪物,峤乃燃犀角而照之,须臾见水族覆火,奇形异状。《晋书.温峤传》:“〔峤〕至牛渚矶,水深不可测;世云其下多怪物。峤遂

  • 裙屐少年

    《北史.邢峦传》:“峦(字洪宾,少年好学,博览书史,有文才干略,官至殿中尚书)表曰:‘扬州、成都,相去万里,陆途既绝,唯资水路。水军西上,非周年不达。外无军援,一可图也。益州顷经刘季连反叛,邓元起围攻

  • 挂服神武门

    《南史.陶弘景传》:“陶弘景字通明,丹阳秣陵人也……善琴棋,工草隶。未弱冠,齐高帝(萧道成)作相,引为诸王侍读,除奉朝请(侍读,为皇帝讲学的官;奉朝请,可以参加朝会的闲职官员)。虽在朱门,闭影不交外务

  • 另成机轴

    源见“自出机杼”。比喻诗文创作构思、词采、风格新颖独创。清 和邦额《夜谭随录.春秋楼》:“关圣威灵,弥纶宇宙。某所见古今碑记,无非颂扬忠义,千百如出一口,求一另成机轴,以阐发所以为圣为神之道者,未之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