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止谈风月

止谈风月

也作“莫谈公事”。风月,清风明月,指美好的景色。徐勉(466-535年),字修仁,南朝梁东海郯(tán谈)(今山东郯城)人。官至尚书仆射、中卫将军、中书令等。幼孤贫好学,6岁做祈霁(jì剂,雨止天晴)文。虽身居高位,不营私产,俸禄常用以资助亲族中贫困的人。他曾说:“别人把财产留给子孙,我把清白留给子孙。”一天与门人夜坐,有个叫虞暠(hào浩,同“皓”)的人向他要求作詹事五官(官名,太子官属之长,负责办理皇后、太子家事),徐勉严肃地回答说:“今晚我们只可谈风月,不宜谈公事。”因而时人都敬服他无私。这个故事原比喻徐勉为官清正无私,后来用意有所转移。为回避黑暗政治往往以“莫谈国事”、“止谈风月”为掩饰。鲁迅先生的《准风月谈》这一名称,当是反其意而用之。“风月”,也可指男女情爱之事。

【出典】:

梁书》卷25《徐勉传》378、383页:“(勉)常与门人夜集,客有虞暠求詹事五官,勉正色答云:‘今夕止可谈风月,不宜及公事。’故时人咸服其无私。……勉虽居显位,不营产业,家无蓄积,俸禄分赡(shàn善,供给人财物)亲族之穷乏者。门人故旧或从容致言。勉乃答曰:‘人遗子孙以财,我遗之以清白。子孙才也,则自致辎(zī资,古代一种有帷盖的大车,可载物,又可作卧车)軿(píng平,古代贵族妇女所乘有帷幕的车);如其不才,终为他有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宋·辛弃疾《念奴娇·用韵答傅先之》:“一杯相属,莫孤风月今夕。”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15回:“(能儿)如今长大了,渐知风月。” 近现代·蔡东藩、许廑父《民国演义》22回:“今夕只可谈风月,谁教你论及时事?” 鲁迅《准风月谈·前记》:“我的谈风月也终于谈出了乱子来,不过也并非主张杀人放火。其实以为‘多谈风月’就是‘莫谈国事’的意思,是误解的。”


述宾 止,仅,只。只谈论风月之事,不谈公事。旧时常隐指莫谈国事。语本《南史·徐勉传》:“尝与门人夜集,客有虞暠求詹事五官。勉正色答云:‘今夕止可谈风月,不宜及公事。’故时人服其无私。”△多用于婉拒他人不合时宜、场合地谈论公事、政事方面。


【词语止谈风月】  成语:止谈风月汉语词典:止谈风月

猜你喜欢

  • 斧斤以时入山林

    斤:斧的一种。 砍伐树术要有一定的时间。 表示要爱惜物力。语出《孟子.梁惠王上》:“斧斤以时入山林,材木不可胜用也。”《韩诗外传》卷八:“士不造无用,雕文不粥干市。斧斤以时入山林。”

  • 一鸣辄斥

    源见“立仗马”。谓直言政事即受排斥黜退。宋陆游《书意》诗:“一鸣辄斥不鸣烹,祸福元知未易评。”

  • 梨花云

    宋 张邦基《墨庄漫录》卷六引唐王建《梦看梨花云歌》:“薄薄落落雾不分,梦中唤作梨花云。瑶池水光蓬莱雪,青色白花相次发……落英散粉飘满空,梨花颜色同不同。眼穿臂短取不得,取得亦如从梦中。无人为我解此梦,

  • 汪洋叔度

    源见“叔度陂湖”。指器宇胸襟宏伟的人。清 陈栋《端正好.题黄心庵来禽书屋填词图》套曲:“你本是无双江夏怎不夺天工巧,汪洋叔度怎不擅天才妙?”

  • 留侯借箸

    《史记.留侯世家》载:汉三年,郦食其劝刘邦立六国后代共同攻楚。“食其未行,张良从外来谒。汉王方食,曰:‘子房前!客有为我计挠楚权者。’具以郦生语告,曰:‘于子房何如?’良曰:‘谁为陛下画此计者?陛下事

  • 谋事在人,成事在天

    谋求事情的成功,在于人为;究竟能否成功,又在于天意。本为旧时一种宿命论观点。语出《三国演义》一〇三回:“一霎时火光大起,(孔明)心中甚喜,以为司马懿此番必死。不期天降大雨,火不能着,哨马报说司马懿父子

  • 衣人之衣者,怀人之忧;食人之食者,死人之事

    怀:想念。 穿人家的衣服,就要惦记着人家的患难;吃人家的饭,就要拼死为人家效劳。语出《史记.淮阴侯列传》:“吾闻之,乘人之车者,载人之患;衣人之衣者,怀人之忧;食人之食者,死人之事。”《资治通鉴.齐

  • 以此众战,谁能御之

    用这样的军队来作战,谁能抵挡它。 常用作炫耀武力之辞。语出《左传.僖公四年》:“齐侯曰:‘以此众战,谁能御之?以此攻城,何城不克?”’《梁书.元帝纪》:“世祖驰檄告四方曰:‘夫骑则逐日追风,弓则吟猿

  • 百姓有过,在予一人

    百姓如有罪过,都由我一人担承。 古代国君责己之辞。语出《书.泰誓中》:“天视自我民视,天听自我民听。百姓有过,在予一人,今朕必往。”《论语.尧曰》:“周有大赉,善人是富。虽有周亲,不如仁人。百姓有过

  • 管说

    同“管窥之说”。《魏书.刘芳传》:“臣学谢全经,业乖通古,岂可轻荐瞽言,妄陈管说?”【词语管说】   汉语大词典:管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