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梁上君子

梁上君子

比喻窃贼。陈寔(104-187年),字仲弓,颖川许(今河南许昌)人。少仕州郡,为官清廉,为党人领袖,党锢祸起,就逮,后遇赦得出,终老于家。乡居之时,因为逢荒年,有小偷夜入陈家,躲在房梁上。陈寔见后,不露声色地穿整好衣服,招集家里的子孙们,很严肃地训示说:“一个人不可不自勉,作坏事的人,开始不一定坏,只因为渐渐染上了坏习惯才走到这般地步,我说的就是蹲在梁上的那位君子。”小偷听了大惊,只得跳下来向陈寔叩头请罪。陈寔慢慢地开导他说:“我看你的相貌不象是个坏人,应当改邪归正。”叫家人赠他绢布两匹。从此全县未再发生盗窃事件。

【出典】:

后汉书》卷62第2067页《陈寔传》:“时岁荒民俭,有盗夜入其室,止于梁上。寔阴见,乃起自整拂,呼命子孙,正色训之曰:‘夫人不可不自勉。不善之人未必本恶,习以性成,遂至于此。梁上君子者是矣。’盗大惊,自投于地,稽颡归罪。寔徐譬之曰:‘视君状貌,不似恶人,宜深克己反善,然此当由贫困。’令遗绢二匹。自是一县无复盗窃。”

【例句】:

北宋·苏轼《东坡志林》卷10:“近日颇多贼,两夜皆来入吾室。吾近护卫王葬,得数千缗,略已散去,此梁上君子当是不知耳。”


偏正 躲在屋梁上的先生。称窃贼。语出《后汉书·陈寔传》:“时岁荒民俭,有盗夜入其室,止于梁上。寔阴见,乃起自整拂,呼命子孙,正色训之曰:‘夫人不可不自勉,不善之人,未必本恶,习以性成,遂至于此,梁上君子者是矣。’”后也比喻上不着天下不着地,不切实际的人。毛泽东《打退资产阶级右派的进攻》:“我说,这些人叫‘~’。他在那个梁上飞,他要回去,那边空了,那几张皮没有了,老家回不去了。”△贬义。多用于盗贼。→穿窬之盗 ↔正人君子


众所周知,“梁上君子”指小偷、窃贼。这是一种借代的说法。但,为什么说是 “梁上”的 “君子”呢? 这个 “雅号”缘于汉代陈寔的故事。

陈寔,东汉许州人,曾为汉桓帝的太丘长。他清正廉洁,十分注重个人修养。有天夜里,一个窃贼潜入家中,爬到屋梁上躲了起来。陈寔暗地里察觉到了,他并未大声喊叫 “抓贼”,而是自己起来穿戴好了以后,打扫清理,把子孙们都叫了起来,很严肃地教育道: “人不可不自勉,不善之人,未必本恶,习以性成,遂至于此,梁上君子者是矣!”这番话的意思很清楚: 人如果不严格要求自己,一旦染上恶习就难办了。坏人未必生来就坏,像梁上的这位君子,未必生来就是这样的啊! 躲在梁上的窃贼一听, “大惊,自投于地,稽颡 ( qǐsǎnɡ,跪拜) 归罪”。事见 《后汉书·陈寔传》。

梁上君子”后世便成为盗贼的代称。


【词语梁上君子】  成语:梁上君子汉语词典:梁上君子

猜你喜欢

  • 援笔洪都

    《新唐书.王勃传》载:唐初四杰之一的王勃,一次经洪都(今江西 南昌市)去探望父亲。适逢当地都督大宴滕王阁,有意要叫他女婿当场作序以夸客,却先出纸笔遍请客作,别人都表示不敢当,王勃不知内情,慨然不辞。都

  • 五侯传烛

    《西京杂记》:“寒食禁火日,赐侯家蜡烛。”唐韩翃《寒食》诗:“日暮汉宫传蜡烛,轻烟散入五侯家。”后因以“五侯传烛”为寒食节之典。宋陈纪《倦寻芳.郭颐堂寒食有无家之感为赋》词:“问几度、五侯传烛,但回首

  • 擎天柱

    《楚辞.天问》:“八柱何当?”王逸注:“言天有八山为柱。”洪兴祖补注引《神异经》:“昆仑有铜柱,其高入天,所谓天柱也。”后以“擎天柱”喻担负重大任务的人。元无名氏《连环记》三折:“你本是扶持社稷擎天柱

  • 魏珠照乘

    源见“魏车委照”。指魏国拥有的宝珠,其光可以照亮车乘。极言其物的珍贵。宋周邦彦《黄鹂绕碧树.春情》词:“纵有魏珠照乘,未买得流年住。”

  • 金鹿

    晋潘岳《金鹿哀辞》:“嗟我金鹿,天资特挺……呜呼上天,胡忍我门。良嫔短世,令子夭昏。”金鹿为潘岳之幼子,夭折,后因代指夭折的爱儿。清杨晨《凤凰台上忆吹箫.小螺庵病榻忆语题词》词:“奈此白头人在,伤金鹿

  • 尺蠖求伸

    《易.系辞下》(卷四):“尺蠖之屈,以求信(shēn通伸)也;龙蛇之蛰,以存身也。”尺蠖行动时头尾一张一合,一屈一伸。后因以“尺蠖求伸”比喻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先屈后伸或以屈求伸。明.王世贞《鸣凤记》

  • 康哉

    《书.益稷》:“〔皋陶〕乃赓载歌曰:‘元首明哉,股肱良哉,庶事康哉。’”歌词称颂君明臣良,诸事安宁。后遂以“康哉”为歌颂太平之词。晋潘尼《赠侍御史王元贶》诗:“协心毗圣世,毕力赞康哉。”【词语康哉】 

  • 鸰原

    源见“鹡鸰在原”。喻指友爱的兄弟。唐杜甫《赠韦左丞丈济》诗:“鸰原荒宿草,凤沼接亨衢。”宋范成大《新馆》诗:“鸰原定相念,因风报无恙。”【词语鸰原】   汉语大词典:鸰原

  • 飘茵落溷

    飘:飘落。茵:坐席。溷:粪圈、厕所。花瓣随风飘散,有的飘落在坐席上,有的飘落在粪圈。比喻富贵贫贱不是由必然的因果报应决定的,而是取决于偶然的因素。范缜(约450-约510年),字子真,南乡舞阴(今河南

  • 观过斯知仁矣

    过:错误。仁:这里同“人”。 看一个人所犯错误的性质,就可以知道他的为人。语出《论语.里仁》:“人之过也,各于其党。观过,斯知仁矣。”《后汉书.吴祐传》:“掾以亲故,受污秽之名,所谓观过斯知仁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