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杯弓蛇影

杯弓蛇影

汉.应劭《风俗通义.怪神》载:汉时,有一天主簿杜宣到县令家去喝酒。“时北壁上有悬赤弩,照于杯,形如蛇,宣畏恶之,然不敢不饮,便得胸腹痛切,妨损饮食,大用羸露,攻治万端,不为愈。”后县令问明病因,终于从壁上的悬弩发现了杯中“蛇影”的秘密,然后把杜宣请来释疑,“于故处设酒,杯中故复有蛇,因谓宣:‘此壁上弩影耳,非有他怪。’宣遂解……”

晋书.乐广传》亦载,谓是乐广待客事。“悬弩”作壁上有角(弓),漆画作蛇。”

后常以“杯弓蛇影”比喻因主观疑虑而引起的自惊自扰。

清.黄遵宪《感事》诗:“金玦庞凉含隐痛,杯弓蛇影负奇冤。”


其他 误以为杯中弓影是老蛇,形容因虚幻之事而受惊疑。《晋书·乐广传》:“尝有亲客,久阔不复来,广问其故,答曰:‘前在坐,蒙赐酒,方欲饮,见杯中有蛇,意感恶之,既饮而疾。’于是河南听事壁上有角弓,漆画作蛇,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,复置酒于前处,谓客曰:‘杯中复有所见不?’答曰:‘所见如初。’广乃告其所以,客豁然意解,沈疴顿愈。”按《风俗通·怪神》载:“应郴赐杜宣酒,杯中如蛇,宣得疾,后于故处设酒,蛇乃弩影耳。”此事与《晋书》相类似。西门丁《血雨红灯》:“每个在江湖上混过几天的人,见到红灯蓑衣,都会引起一阵紧张,~之下,人人自危。”△用于描写疑虑。 →风声鹤唳 ↔谈笑自若。也作“蛇杯弓影”、“蛇影杯弓”、“弓影杯蛇”、“杯蛇弓影”、“杯蛇幻影”、“杯影蛇弓”、“杯中蛇影”、“广客蛇影”。


【典源】 汉·应劭《风俗通义·怪神》:“予之祖父郴为汲令,以夏至日请见主簿杜宣,赐酒。时北壁上有悬赤弩,照于杯中,形如蛇。宣畏恶之,然不敢不饮。其日便得胸腹痛切,妨损饮食,大用羸露,攻治万端,不为愈。后郴因事过至宣家,窥视,问其变故,云畏此蛇,蛇入腹中。郴还听事,思惟良久,顾见悬弩,必是也。则使门下史将铃下侍徐扶辇载宣于故处设酒,杯中故复有蛇。因谓宣:‘此壁上弩影耳,非有他怪。’宣意遂解,甚夷怪,由是瘳平。”《晋书·乐广传》:“尝有亲客,久阔不复来,(乐) 广问其故,答曰:‘前在坐,蒙赐酒,方欲饮,见杯中有蛇,意甚恶之,既饮而疾。’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,漆画作蛇,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。复置酒于前处,谓客曰:‘酒中复有所见不?’答曰:‘所见如初。’广乃告其所以,客豁然意解,沉疴顿愈。”

【今译】 汉代应劭的祖父应郴任汲县令时,曾在夏至那天请主簿杜宣喝酒。当时厅堂北墙上挂着红色的弓弩,弓弩映照在酒杯中,形状像蛇。杜宣看到了,很厌恶,却不敢不喝。酒后,他就感觉腹痛难忍,食欲大减,因而病倒,多方医治也治不好。后来应郴有事路过杜家,见杜生病,问是什么原因,杜宣说他怕蛇,那天喝酒时把蛇喝进肚子里了。应郴回到厅堂,考虑许久,他回头望见那张悬挂的弓弩,恍然大悟。于是应郴派人用车把杜宣接来,又在原来喝酒的地方摆上酒席,酒杯里就重现出蛇的样子。应郴告诉杜宣,杯中蛇只是墙上弓弩的影子而已。杜宣这才解除了疑忌,病很快就好了。又有晋代乐广与宾客事,相类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疑神疑鬼,自相困扰。

【典形】 杯弓蛇影、杯蛇、杯中蛇、弓蛇、弓影成蛇、广客蛇、酒中蛇、清樽照画蛇、蛇杯、疑蛇、映弩、樽中弩、雕弓蛇暗猜、照影落清杯、忘弓莫问蛇、赤蛇悬弩影、盏底弓影、杯里无蛇、影中蛇。

【示例】

〔杯弓蛇影〕 清·黄遵宪《感事》:“金玦庞凉含隐痛,杯弓蛇影负奇冤。”

〔杯蛇〕 清·钱谦益《次房海客韵送刘起归宣城》:“杯蛇辨后休除病,婴蜺消时莫问天。”

〔弓蛇〕 明·袁宏道《病中和黄道元至日禅寺梦愁诗》:“消愁莫问弓蛇影,对境聊观梦幻身。”

〔弓影成蛇〕 明·冯惟敏《折桂令·阅报除名》:“歧路亡羊,塞翁失马,弓影成蛇。”

〔广客蛇〕 宋·刘筠《属疾》:“暂困秦王痔,无疑广客蛇。”

〔酒中蛇〕 元·乔吉《卖花声·悟世》:“富贵三更枕上蝶,功名两字酒中蛇。”

〔清樽照画蛇〕 宋·苏轼《书刘君射堂》:“而今白首闲骢马,只有清樽照画蛇。”

〔蛇杯〕 宋·陈与义《答元方述怀作》:“汝悔蛇杯应已悟,襄陵驹隙竟难留。”

〔疑蛇〕北周·庾信《周大将军赵公墓志铭》:“盗乌悬察,疑蛇立辨,人共官园,家同野茧。”

〔映弩〕 北周·庾信《卧疾穷愁》:“留蛇常疾首,映弩屡惊心。”

〔樽中弩〕唐·杜甫《风疾舟中伏枕书怀》:“疑惑樽中弩,淹留冠上簪。”


【词语杯弓蛇影】  成语:杯弓蛇影汉语词典:杯弓蛇影

猜你喜欢

  • 人心不同如其面

    《左传.襄公三一年》:“子产曰:‘人心之不同,如其面焉,吾岂敢谓子面如吾面乎?抑心所谓危,亦以告也。’”郑子产对子皮说:人的心理现象不同,恰如每个人的面貌不同一样,我怎敢说阁下的面貌就和我的面貌一样呢

  • 刍狗贻梦

    源见“刍狗”。谓后来将有祸患。唐王绩《答刺史杜之松书》:“亦将恐刍狗贻梦,栎社见嘲。去矣君侯!无落吾事。”

  • 青门解袂

    源见“青门”。谓分手离别。宋贺铸《万年欢.断湘弦》词:“青门解袂,画桥回首;初沈汉佩,永断湘弦。”【词语青门解袂】  成语:青门解袂汉语大词典:青门解袂

  • 东山之意

    《诗经.豳风.东山》:“我徂东山,慆慆不归。我来自东,零雨其濛。我东曰归,我心西悲。制彼裳衣,勿士行枚。……”这是远征军士还乡途中思念家乡的诗。共有四段。后因以咏叹征戍劳苦思乡望归之典。《文选》卷七扬

  • 循名督实

    犹循名责实。《北齐书.文宣帝纪》:“譬诸木犬,犹彼泥龙,循名督实,事归乌有。”见“循名责实”。《北齐书·文宣帝纪》:“譬诸木犬,犹彼泥龙,~,事归乌有。”【词语循名督实】  成语:循名督实汉语大词典:

  • 鱼贯而出

    形容像鱼群一般,头尾相接,连续而出。出自隋炀帝事迹。隋炀帝名杨广(568-618年),为隋文帝杨坚的第二子。开皇元年(581年)被封为晋王。曾任隋并州总管、河北道行台尚书令、淮南道行台尚书令、雍州牧等

  • 有过之而无不及

    见“有过之无不及”。彦火《夜读的苦与乐》:“跟一班朋友聊起,他们对夜读的爱好,并不下于我,而且~。”【词语有过之而无不及】  成语:有过之而无不及汉语大词典:有过之而无不及

  • 雨中黄叶树,灯下白头人

    寒雨中的枯叶,昏灯下的老人。 二者寂寞相对,形容气氛悲凉。语出唐.司空曙《喜外弟卢纶见宿》:“静夜四无邻,荒居旧业贫。雨中黄叶树,灯下白头人。”周声华《祝君健康长寿》(《长江日报》1993年5月7日

  • 三朝执戟郎

    源见“郎潜白发”。借指老而不遇之人。执戟郎,指郎官。汉代郎官都掌管更值,执戟,宿卫各殿门。宋陆游《白发》诗:“已成五亩扶犁叟,谁记三朝执戟郎?”

  • 北辕适楚

    《申鉴.杂言下》:“先民有言:适楚而北辕者,曰:‘吾马良,用多,御善。’此三者益侈,其去楚亦远矣。”先民:古时的贤人。适楚:到南方的楚国去。北辕:驾着马车往北行。御善:赶马车的人善于驾车。去:离。后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