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易水别

易水别

源见“燕市悲歌”。借指生离死别。唐李白《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》诗:“耻作易水别,临歧泪滂沱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敝帚千金

    汉.刘珍《东观汉记.光武帝纪》:“上诏让汉将刘禹曰:‘城降,孩儿、老母口数万,一旦放兵纵火,可谓酸鼻。家有敝帚,享之千金。’”公元35年春,汉光武帝刘秀派大司马吴汉等率军进剿盘据巴蜀成都的公孙述,汉军

  • 析珪而爵

    见“析圭儋爵”。《史记·司马相如传》:“故有剖符之封,~,位为通侯,居列东第。”

  • 镜圆璧合

    源见“破镜重圆”。比喻夫妻团圆。《再生缘》七二回:“乞万岁开一线之恩,赐归皇甫,俾使患难婚姻遂得镜圆璧合。”并列 比喻历经曲折而取得圆满结合。《再生缘》72回:“乞万岁开一线之恩,赐归皇甫,俾使患难婚

  • 角丱

    源见“总角”。古代儿童束发为两结,妆如两角,称“角丱”,故以借指童年。明汤显祖《大司马新城王公祖德赋》:“高文以就,角丱而起。”【词语角丱】   汉语大词典:角丱

  • 玉关人老

    《东观汉记.班超传》:“超自以久在绝域,年老思土。上疏曰:‘臣常恐年衰,奄忽僵仆,不敢望到酒泉郡,但愿生入玉门关。’”班超戍西域三十一年,封定远侯。后因以“玉关人老”借指久戍思归之情。宋张孝祥《与杨抑

  • 谢池春草

    同“谢池梦草”。宋张榘《孤鸾.次虚斋先生梅词韵》词:“黄昏半窗淡月,照青青、谢池春草。”

  • 席不正不坐,割不正不食

    席:古人席地而坐。席,指坐席。割:指宰杀猪牛羊时肢体的分解。古人有一定的分解方法,不按那方法分解的,叫“割不正”。 坐席不端正,不坐;不按一定方法砍割的肉,不吃。 旧指儒者处处依礼来约束自己的行为

  • 墨突

    源见“孔席不暖,墨突不黔”。指为民奔走不停。清陈维崧《满江红.薗次拿舟相访与予订布衣昆弟之欢而去赋此纪事》词:“嗟墨突,殊堪耻;怜范釜,还私喜。”【词语墨突】   汉语大词典:墨突

  • 唯名与器,不可以假人

    惟有名号和器物,不能假借给别人。 古人认为名号和器物是体现礼制、推行政令的重要工具和手段,应慎重掌握。语出《左传.成公二年》:“仲尼曰:‘唯器与名,不可以假人,君之所司也。’”唐.卢粲《驳奏安乐公主

  • 何曾食万

    同“何曾食万钱”。唐李瀚《蒙求》:“齐景驷千,何曾食万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