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日薄西山

日薄西山

汉书.扬雄传上》:“临汨罗而自陨兮,恐日薄于西山。”后以“日薄西山”比喻人的衰老或事物的临近危亡。晋李密《陈情事表》:“但以刘日薄西山,气息奄奄,人命危浅,朝不虑夕。”毛泽东《新民主主义论》:“其余部分,也已‘日薄西山’……快进博物馆了。”


主谓 薄,迫近。太阳就要落山了。比喻衰老的人临近死亡,或腐朽的事物行将灭亡。语本汉·扬雄《反离骚》:“临汨罗而自陨兮,恐日薄于西山”。明·瞿佑《剪灯新话·爱卿传》:“君须听取:怕~,易生愁阻。”△贬义。多用于描写衰败,接近死亡。→日薄虞渊 日薄崦嵫 日落西山 ↔日升月恒 如日中天 如日方升 旭日东升 方兴未艾 蒸蒸日上。也作“日薄西山,气息奄奄”、“西山日薄”、“西山日迫”。


解释薄:迫近。本义指太阳快要落山了。比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临近死亡。

出处汉书·扬雄传上》:“临汨罗而自陨兮,恐日薄于西山。”

扬雄是西汉伟大的文学家和方言学家,字子云,四川成都人。他的祖先本身居住在黄河和汾河之间,后来为了躲避战乱和仇敌,逐渐西移,最终定居在岷山南面的郫县。

扬雄从小就爱好学习,为人豪爽,但他口齿结巴,说话不流利,因此喜欢沉默深思。他不过分追求富贵,不担忧害怕贫贱,不假装清廉而博取名声。他有宏伟的抱负,博览圣贤典籍,爱好作辞写赋。在扬雄之前,四川有个文学家司马相如,扬雄非常佩服他的文采,经常模仿他的作品。后来,他又觉得屈原的文才超过了司马相如,每次读屈原的文章,没有不流眼泪的。他认为,有才有德的人,遇上好时代就能全面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,遇上不好的时代就应该委曲求全,有没有机会是人的命运,何必投水自杀呢!于是他写了一篇文章,每每摘引《离骚》的文句而反用其义,从岷山投到江中去哀悼屈原,题为《反离骚》。其中有一段这样写道:“美玉的碎屑和秋天的菊花啊,吃它是为了延长生命。本不想死的人儿啊,来到汨罗而自杀;留恋这心爱的世界啊,害怕太阳迫近西山。解开绑在扶桑树上的马缰啊,放手让马儿驰骋。即使凤凰飞腾也赶不上啊,难道是风神和云神?”

反义旭日东升

例句

许多腐朽思想,有的已进了博物馆,有的日薄西山,也快进博物馆了。


【词语日薄西山】  成语:日薄西山汉语词典:日薄西山

猜你喜欢

  • 遗子黄金满籝,不如一经

    遗( ㄨㄟˋ wèi ):留与。籝:箱笼之类盛物的竹器。经:指儒家经典。 留给子孙满箱的黄金,不如使他们通晓一经。(按:汉代以明经取士,故当时有此谚语。)语出《汉书.韦贤传》:“贤四子。少子玄成复

  • 何逊空阶

    南朝.梁.何逊《何逊集.临行与故游夜别》:“历稔共追随,一旦辞群匹。复如东注水,未有西归日。夜雨滴空阶,晓灯暗离室。相悲各罢酒,何时同促膝。”南朝.梁.何逊《临行与故游夜别》诗中,有“夜雨滴空阶”之句

  • 阮郎迷

    源见“刘阮天台”。比喻留恋女色,迷不知返。唐李冶《送阎二十六赴剡县》诗:“归来重相访,莫学阮郎迷。”【词语阮郎迷】   汉语大词典:阮郎迷

  • 妖梦

    《后汉书.公孙述传》:“(公孙)述梦有人语之曰:‘八厶子系,十二为期。’觉,谓其妻曰:‘虽贵而祚短,若何?’妻对曰:‘朝闻道,夕死尚可,况十二乎!’”后汉公孙述梦有人告他有十二年的偏霸之祚。于是他就自

  • 苇苕系巢

    《荀子.劝学》:“南方有鸟焉,名曰蒙鸠,以羽为巢,而编之以发,系之苇苕。风至苕折,卵破子死。巢非不完也,所系者然也。”苕,苇花。蒙鸠将巢筑在芦苇之端,巢虽完美,但基础不固,故风至苕折,卵破子死,酿成祸

  • 渔阳操

    同“渔阳掺挝”。唐孟郊《送淡公》诗之三:“笑伊《渔阳操》,空恃文章多。”【词语渔阳操】   汉语大词典:渔阳操

  • 报投

    同“投报”。宋梅尧臣《和长吉上人淮甸相遇》:“报投仍勉强,实谬匠者为。”【词语报投】   汉语大词典:报投

  • 打穷碑

    源见“雷轰荐福碑”。喻时运不佳。清李渔《怜香伴.议迁》:“打穷碑雷声息轰,送滕王风帆自通。”【词语打穷碑】   汉语大词典:打穷碑

  • 桃根

    同“桃叶桃根”。宋周邦彦《点绛唇.伤感》词:“凭仗桃根,说与凄凉意。”元张可久《寨儿令.春思》曲:“怪桃根翠袖罗裙,伴梅花檀板金樽。”【词语桃根】   汉语大词典:桃根

  • 屋漏在上,知之在下

    上面屋破漏水,住在下面的人一定知道。 比喻在上位者干了坏事,下面的人一定能察觉。 表示居官行事不可不慎。语出汉.王充《论衡.答佞篇》:“屋漏在上,知之在下。漏大,下见之著;漏小,下见之微。”《梁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