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文选烂,秀才半

文选烂,秀才半

北宋谚语,讽刺科举制度下只须熟读一部《文选》,就可举秀才。宋代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卷八:“国初尚《文选》,当时文人专意此书,故草必称‘王孙’,梅必称‘驿使’,月必称‘望舒’,山水必称‘清晖’。至庆历后,恶其陈腐,诸作者始一洗之。方其盛时,士子至为之语曰:‘《文选》烂,秀才半。’建炎以来,尚苏氏文章,学者翕然从之,而蜀士尤盛,亦有语曰:‘苏文熟,吃羊肉;苏文生,吃菜羹。’”


其他 文选,指《昭明文选》。熟读《文选》,便可以成为秀才。讽刺科举取士的话。现也含有熟读诗文对写作有益之意。宋·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卷8:“国初尚《文选》,当时文人专意此书,故草必称王孙;梅必称驿使;月必称望舒,山水必称清晖。至庆历后,恶意陈腐,诸作者始一洗之。方其盛时,士子至为之语曰:~。建炎以来尚苏氏文章,学者翕然从之,而蜀士尤盛,亦有语曰:苏文熟,吃羊肉;苏文生,吃菜羹。”△用于讽刺科举取士或描写熟读诗文对写作的好处。→熟能生巧 得心应手


文选烂,秀才半”是北宋时期的谚语,意为只要熟读了 《文选》这部书,就可举秀才了。

为什么熟知 《文选》就可成为半个秀才呢? 这当然是对当时科举制度的一种讽刺了,因为取得 “秀才”资格只要这样一部书就够了。

宋·陆游 《老学庵笔记》卷八: “国初尚 《文选》,当时文人专意此书,故草必称 ‘王孙’,梅必称 ‘驿使’,月必称 ‘望舒’,山水必称 ‘清晖’。至庆历后,恶其陈腐,诸作者始一洗之。方其盛时,士子至为之语曰: ‘《文选》烂,秀才半。’建炎以来,尚苏氏文章,学者翕 ( xī) 然从之,而蜀士尤盛,亦有语曰: ‘苏文熟,吃羊肉; 苏文生,吃菜羹

文选》,《昭明文选》之简称,由南朝·梁·昭明太子萧统主编而成。选录了先秦自梁的诗文辞赋,为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。有六臣注、李善注,以李注为长。研究 《文选》的学问今已号称为 “选学”。“文选烂,秀才半”虽是对当时科举制度 “死读书”的一种嘲讽,然而熟读 《文选》却也是做学问、研究古代文化的一种基本功之一。所谓 “之、乎、者、也、矣、焉、哉,安排得当是秀才”,也是就基本功而言的。


【词语文选烂,秀才半】  成语:文选烂,秀才半汉语词典:文选烂,秀才半

猜你喜欢

  • 越凫楚乙

    凫:野鸭。乙:通“”,燕子。同样一只大雁,越人认为是野鸭,楚人认为是燕子。比喻由于主观条件的制约,对同一事物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。南朝时,佛教盛行,道家也不示弱。司徒从事中郎张融(事迹见“量体裁衣”条

  • 纶綍

    《礼记.缁衣》:“王言如丝,其出如纶。王言如纶,其出如綍。”郑玄注:“言言出弥大也。”孔颖达疏:“‘王言如纶,其出如綍’者,亦言渐大,出如綍也。綍,又大于纶。”按,綍,同“绋”,大绳索。后因以“纶綍”

  • 兄弟怡怡

    怡怡:和顺的样子。 形容兄弟和睦相处。语出《论语.子路》:“朋友切切偲偲,兄弟怡怡。”五代.南唐.阙名《对背侍从征判》:“顺弟南风吹棘,兄弟怡怡。”鲁迅《彷徨.弟兄》:“你昨天竟急得那么样,叫旁人看

  • 目送归鸿

    《文选》卷二十四,三国魏.嵇叔夜(康)《赠秀才入军五首》其四:“目送归鸿,手挥五弦。俯仰自得,游心泰玄。”嵇康用“目送归鸿”所表现的是怡然自得的情趣。后用为咏送别之典,或表现志趣自得的心绪。唐.钱起《

  • 箭书取聊城

    《战国策.齐策六》:初,燕将攻下聊城后,有人在燕王面前对他进行谗毁。燕将惧诛,遂保守聊城,不敢归。齐将田单进攻聊城,士卒多死伤,而聊城不能下。后来,鲁仲连给燕将写了一封信,恳切地分析形势,陈说利害,把

  • 汉皋佩

    源见“汉皋解佩”。指江妃二女之珠。喻传情悦慕之物。唐白居易《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》:“心摇汉皋佩,泪堕岘亭碑。”宋 曹邍《瑞鹤仙.炉烟销篆碧》词:“自秦台箫咽,汉皋佩冷,断雨零云难觅。”【词语汉皋佩】 

  • 甄女

    同“甄神”。明何景明《结肠赋》:“诵麻枲之微词兮,知甄女之托志。”【词语甄女】   汉语大词典:甄女

  • 曹刿说

    《左传.庄公十年》:“十年春,齐师伐我。公将战,曹刿请见。其乡人曰:‘肉食者谋之,又何问焉?’刿曰:‘肉食者鄙,未能远谋。’乃入见。……战于长勺,公将鼓之。刿曰:‘未可。’齐人三鼓,刿曰:‘可矣。’齐

  • 鹏背负天

    同“鹏背扶摇”。唐白居易《奉和裴令公三月上巳日游太原龙泉忆去岁禊洛见示之作》:“鹏背负天龟曳尾,云泥不可得同游。”

  • 三夫之对

    《战国策.秦策二》:“昔者曾子处费,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,人告曾子母曰:‘曾参杀人。’曾子之母曰:‘吾子不杀人。’织自若。有顷焉,人又曰:‘曾参杀人。’其母尚织自若也。顷之,一人又告之曰:‘曾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