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改步改玉

改步改玉

左传.定公五年》:“六月,季平子行东野。还,未至,丙申,卒于房。阳虎将以玙与璠敛,仲梁怀弗与,曰:‘改步改玉。’”

中国古代祭祀悼亡时,祭者与尸体之间的距离有严格的规定,君近,大夫次之,士最远。尸身入敛时,要放上玉石作为随葬品。此即所谓“步”、“玉”。鲁国昭公出走后,季平子曾代行君事,能佩玙、璠祭祀。鲁定公立为国君后,季平子恢复臣位,故死后便不应行君步,也不应以玙、璠做随葬品。“改步改玉”后来常比喻随情况的不同而改变做法。

南史.高帝纪》:“策曰:朕闻畴庸表德,前王盛典,崇树侯伯,有国攸同。所以文命成功,玄圭显锡,姬旦宣哲,曲阜启藩。或改玉以弘风,或胙土以宣化,礼绝常班,宠冠群辟。”


并列 步,步履。玉,指佩玉。随步履快慢的改变而改变玉饰。封建制度时指死者的身份若有改变,其葬礼也应变更。原指改变步履,更改佩玉,使符合臣制。后指改变制度或改朝换代。《左传·定公五年》:“季平子行东野,还,未至。丙申,卒于房。阳虎将以玙璠敛。仲梁怀弗与,曰:‘~’。”杜预注:“昭公之出,季孙行君事,佩玙璠祭宗庙。今定公位,复臣位,改君步,则亦当去玙璠。”△用于变更。也作“改玉改步”、“改玉改行”。


【词语改步改玉】  成语:改步改玉汉语词典:改步改玉

猜你喜欢

  • 囊风

    源见“青蘋末”。指怒风。宋范成大《过鄱阳湖次游子明韵》:“春工酿雪无端密,大块囊风不肯收。”【词语囊风】   汉语大词典:囊风

  • 懒残煨半芋

    《宋高僧传.唐南岳山明瓒》载:唐 衡岳寺僧明瓒,性疏懒而好食残余饭菜,人以懒残称之。李泌读书寺中,以为非凡人,中夜往谒。懒残发火取芋啖之,取所啖芋之半以授焉,李泌尽食而谢。懒残谓李泌曰:“慎勿多言,领

  • 日边

    源见“日近长安远”。指极远之地。唐李白《望天门山》诗:“两岸青山相对出,孤帆一片日边来。”亦比喻京师附近,帝王左右。唐赵嘏《送裴延翰下第归觐滁州》诗:“江上诗书悬素业,日边门户倚丹梯。”宋杨万里《送丁

  • 面如傅粉

    源见“傅粉何郎”。形容男子面白,貌美。宋蔡絛《铁围山丛谈》卷三:“王黼美风姿,极便辟,面如傅粉,然须发与目中精色尽金黄,张口能自纳其拳。”《儒林外史》三四回:“这两人,面如傅粉,唇若涂朱;举止风流,芳

  • 不重则不威

    见〔君子不重则不威〕。

  • 步兵哭

    源见“哭穷途”。阮籍曾为步兵尉,世称阮步兵。谓处困境无出路的哀叹。唐杜甫《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》:“苍茫步兵哭,展转仲宣哀。”

  • 挂瓢

    《太平御览》卷七六二引“琴操”:“许由无杯器,常以手捧水。人以一瓢遗之。由操饮毕,以瓢挂树。风吹树,瓢动,历历有声。由以为烦扰,遂取捐之。”旧以许由“挂瓢”比喻清高自守,隐居遁世。唐.骆宾王《送尹大赴

  • 荐相如

    源见“狗监揄扬”。谓举推人才。唐武元衡《春暮郊居寄朱舍人》诗:“回首知音青琐闼,何时一为荐相如。”宋石孝友《西江月》词:“而今谁复荐相如,拔剑茫然四顾。”【词语荐相如】   汉语大词典:荐相如

  • 作洛

    《书.多士》:“今朕作大邑于兹洛。”周都于镐京,周成王时,周公又建洛邑为东都。后世因以“作洛”指另建新都。《文选.张衡〈东京赋〉》:“因秦宫室,据其府库,作洛之制,我则未暇。”薛综注:“我,我高祖也。

  • 微言

    《汉书.艺文志》:“昔仲尼没而微言绝,七十子丧而大义乖。”《汉书.艺文志》说,孔子逝世后,就没有一个人再能说出精辟深刻的思想言论。后因用“微言”喻精辟深邃之言论。宋.王安石《思王逢原三首》(其二):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