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收之桑榆

收之桑榆

源见“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”。谓事犹未晚,尚可补救。唐白居易《论行营状》:“古人云:收之桑榆,事犹未晚。”鲁迅《〈华盖集〉后记》:“所以赶紧订正于此,庶几‘收之桑榆’云。”


见“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”。唐·白居易《论行营状》:“古人云:‘~,事犹未晚。’”


【典源】《文选·潘岳 (西征赋)》注引《东观汉记》曰:“冯异,字公孙,拜为征西将军,与赤眉相距。上命诸将士屯渑池,为赤眉所乘; 反走上回谿阪。异复合兵追击,大破之殽底。玺书劳异曰:‘垂翅回谿,奋翼渑池,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。’” 《后汉书·冯异传》亦载,文有不同。《太平御览》卷三引《淮南子》 曰:“日西垂,景 (影) 在树端,谓之桑榆。”

【今译】 后汉冯异拜征西将军,与赤眉军作战。起初冯异败走回谿阪,后又重新集结军队,在崤底一带大破对方。光武帝下诏书慰劳冯异说:“你虽在回谿失利,但终于在渑池取胜,可谓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。”东隅,指早晨; 桑榆,指日暮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指开始时 (或在一方面) 失利受损,以后 (或在另一方面) 获胜成功; 也以“桑榆”借指人的晚年。

【典形】 补东隅、垂翅回谿、东隅有失、暮景桑榆、迫桑榆、桑榆、桑榆非晚、桑榆日月侵、桑榆晚、收桑榆、收拾桑榆、榆景、桑榆晓景、落景挂桑榆、东隅不可追、桑榆景、桑榆得、桑榆迫。

【示例】

〔补东隅〕 宋·陆游《书感》:“辛苦一生成底事,躬耕犹得补东隅。”

〔垂翅回谿〕 晋·潘岳《西征赋》:“异奉辞以伐罪,初垂翅于回谿”

〔东隅有失〕 唐·刘禹锡《乐天重寄和晚达冬青》:“东隅有失谁能免?北叟之言岂便诬?”

〔暮景桑榆〕 元·汤式《一枝花·赠儒送任先生》:“暮景桑榆,杏林好春无数,橘泉甘乐有余。”

〔迫桑榆〕 南朝梁·江淹《谢仆射游览》:“曾是迫桑榆,岁暮从所秉。”

〔桑榆〕 三国·曹植《赠白马王彪》:“年在桑榆间,景响不能追。”

〔桑榆非晚〕 唐·王勃《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》:“北海虽赊,扶摇可接;东隅已逝,桑榆非晚。”

〔桑榆日月侵〕 唐·韩愈《孟生诗》:“萍蓬风波急,桑榆日月侵。”

〔桑榆晚〕 唐·刘禹锡《酬乐天咏老见示》:“莫道桑榆晚,为霞尚满天。”

〔收拾桑榆〕 宋·范成大《画工李友直为余作》:“收拾桑榆身老矣,追随萍梗意茫然。”

〔榆景〕 唐·孟郊《乙酉岁舍弟扶侍归兴义庄居》:“兰交早已谢,榆景徒相迫。”


【词语收之桑榆】  成语:收之桑榆汉语词典:收之桑榆

猜你喜欢

  • 前席

    《史记.商君列传》载:战国时,魏惠王不听宰相公叔痤(痤,或作座)的推荐,不用商鞅。公叔痤死后,商鞅听说秦孝公在国内求贤,便通过孝公的宠臣景监的引荐,见到秦孝公。商鞅先以帝道与王道向孝公陈说,孝公不听。

  • 仆病未能也

    仆( ㄆㄨ pū ):古人自称的谦词。病:苦。 我苦于不能做到。语出汉.枚乘《七发》:“此亦天下之至悲也,太子能强起听之乎?太子曰:‘仆病未能也。’……此亦天下之至美也,太子能强起尝之乎?太子曰:

  • 乌裘十上还

    源见“季子貂敝”。指仕途受挫,屡遭冷遇。唐骆宾王《途中有怀》诗:“素服三川化,乌裘十上还。”

  • 戴良嫁女

    《后汉书.逸民传.戴良传》:“初,良五女并贤,每有求姻,辄便许嫁,疏裳布被,竹笥木屐以遣之。五女能遵其训。”东汉隐者戴良,嫁女惟贤是选,陪嫁的东西非常简朴,除了粗裳布被,竹笥木屐之外,全无奢华之物。五

  • 三秋桂子,十里荷花

    三秋:指秋季。秋有三月,七月称孟秋,八月称仲秋,九月称季秋,故称三秋。桂子:桂花。 形容杭州西湖湖山景物之美。语出宋.柳永《望海潮》:“重湖叠巘清佳,有三秋桂子,十里荷花。”宋.罗大经《鹤林玉露.丙

  • 刀尺

    《晋书.李含传》:晋直臣李含,官秦国郎中令,因不谄事权臣受到尚书赵浚、大中正傅祗、中正庞腾挟嫌陷害。中丞傅咸为此上表:“(臣)见含为腾所侮,谨表以闻,乞朝廷以时博议,无令腾得妄弄刀尺。”刀尺,是以剪裁

  • 绛人

    同“绛县老人”。唐刘长卿《奉寄婺州李使君舍人》诗:“天清婺女出,土厚绛人多。”【词语绛人】   汉语大词典:绛人

  • 远瓜李

    源见“瓜田李下”。谓远避嫌疑。瓜李,瓜田李下。唐白居易《杂感》诗:“嫌疑远瓜李,言动慎毫芒。”

  • 龙髯攀

    源见“乘龙出鼎湖”。喻指亲附皇帝。唐温庭筠《题李卫公诗》之二:“三年骥尾有人附,一日龙髯无路攀。”

  • 市门卒

    源见“吴市隐”。指遁隐之士。宋陆游《自咏》:“虽惭市门卒,聊作葛天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