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“万里扶摇”。清毛奇龄《喜迁莺》词:“万里鹏飞在望,看金幕传金盏。”
源见“望尘而拜”。指谄媚之丑态。宋陆游《化成院》诗:“高人遗世事,跏趺穴蒲团。作此望尘态,岂如返巾冠。”
唐.郑谷《寄献狄右丞》诗:“逐胜偷闲向杜陵,爱僧不爱紫衣僧。”郑谷诗名盛于唐末,其诗号《云台编》,而世俗但称其官,为‘郑都官诗,。因郑诗中有“爱僧不爱紫衣僧”之句,后因以“郑都官不爱之徒”代指紫衣僧,
丧乱:死亡祸乱。多指时势或政局动乱。 遭逢丧乱,随时随地都有死亡危险。 形容乱世生命毫无保障。语出唐.杜甫《白马》:“丧乱死多门,呜呼泪如霰。”仇兆鳌注:“丧乱死多门一语极惨,或死于寇贼,或死于官
汉刘向《说苑.建本》:“舜之事父也,索而使之,未尝不在侧;求而杀之,未尝可得;小棰则待,大棰则走,以逃暴怒也。”后以“大杖则走”谓父以大杖责子易致伤,在父则伤悲,宜避开,不陷父于不义。《后汉书.崔寔传
源见“麋鹿群”。借指隐居山林的生活。唐杜荀鹤《入关历阳道中却寄舍弟》诗:“自笑抛麋鹿,长安拟醉春。”【词语麋鹿】 汉语大词典:麋鹿
同“铜人辞汉”。清赵翼《和友人洛阳怀古四首.芳林园》:“也如铜雀临漳起,遂使金人别汉来。”
《荀子.致仕》:“夫耀蝉者,务在明其火,振其树而已。火不明,虽振其树,无益也。今人主有能明其德者,则天下归之,若蝉之归明火也。”后因以“耀蝉”为明主真诚求贤、天下贤士来归的典故。汉贾谊《新书.匈奴》:
布帛:泛指御寒之物。矛戟:均为古代兵器。 对人讲有帮助的话,比穿上布帛还温暖;用言语伤人,比矛戟还厉害。语出《荀子.荣辱》:“虽有戈矛之刺,不如恭俭之利也。故与人善言,暖于布帛;伤人之言,深于矛戟。
《公羊传.定公十三年》载:晋赵鞅兴晋阳之甲,以清君侧为名,逐荀寅、士吉射。后以“晋阳之甲”指地方长吏不满朝廷而举兵内向的举动。南朝 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.规箴》:“殷荆州兴晋阳之甲,往与觊别,涕零,属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