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引而伸之,触类而长之

引而伸之,触类而长之

引而伸之:谓由一事一义推延而及他事他义。触类:接触某一类事物。长( ㄓㄤˇ zhǎng ):增长。 谓掌握某一类事物的知识,加以延展推广,就能增长与此同类的其他事物的知识。语出《易.系辞上》:“引而伸之,触类而长之。”唐.魏征《群书治要.序》:“用之当今,足以殷鉴前古;传之来叶,可以贻厥孙谋。引而伸之,触类而长,盖亦言之者无罪,闻之者足以戒。”明.刘基《郁离子.良心》:“是故圣人立教,因其善端而道之,使之引而申之,触类而长之,侯以明之,挞以记之,格则承之庸之,否则威之。”清.世宗雍正帝《骈字类编.序》:“形而上者谓之道,形而下者谓之器。引而伸之,触类而长之,无器之非道也。”也单引 ① 〔引而伸之〕。宋.张咏《许昌诗集序》:“苟引而伸之,岂不能黜邪归正,去烦从简,致君道有绪,而民业用休?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握云携雨

    见“握雨携云”。明·无名氏《苏九淫奔》2折:“都则为春心荡,也只想~,谁承望惹祸遭殃。”【词语握云携雨】  成语:握云携雨

  • 人乞祭馀

    源见“乞墦”。指乞讨别人残羹剩炙者。宋黄庭坚《清明》诗:“人乞祭馀骄妾妇,士甘焚死不公侯。”

  • 先行后闻

    犹先斩后奏。《后汉书.酷吏传序》:“故临民之职,专事威断,族灭奸轨,先行后闻。”李贤注:“先行刑而后闻奏也。”见“先斩后奏”。《后汉书·酷吏传序》:“故临民之职,专事威断,族灭奸轨,~。”【词语先行后

  • 剡水归

    同“剡曲兴尽”。宋 邹洁《郑秀老归维扬》诗:“情投岂比钟山出,兴尽还同剡水归。”

  • 管鲍情

    同“管鲍交”。唐李咸用《古意论交》诗:“常恐管 鲍情,参差忽终老。”

  • 徯苏

    源见“徯后之望”。谓期待苏息。清钮琇《觚賸.记吴六奇》:“方今九五当阳,天旅南下,正蒸庶徯苏之会,豪杰效用之秋。”【词语徯苏】   汉语大词典:徯苏

  • 成仁取义

    谓为正义而殉身。详见“孔曰成仁”条。并列 为国家民族牺牲生命。语本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成仁。”姚雪垠《李自成》:“大丈夫既然以身许国,七尺微躯不敢私有。~之理,略知一二

  • 力葵

    陆机《园葵》诗:“葵生郁萋萋,夕颖西南晞。”“力葵”就是致力于种葵。葵就是冬葵,俗名冬苋菜,是我国古代主要菜蔬之一。后以“力葵”指侍奉父母极为恭孝。杜甫《孟氏》诗:“负米(见“负米”)力葵外,读书秋树

  • 莫之与京

    京:大。 表示大得没有可以相比的。语出《左传.庄公二十二年》:“五世其昌,并于正卿。八世之后,莫之与京。”孔颖达疏:“莫之与京,谓无与之比大。”南朝.梁.萧统《陶渊明集序》:“其文章不群,辞彩精拔,

  • 洞天三十六

    旧题梁.任昉《述异记》卷下:“人间三十六洞天,知名者十耳,余二十六天出《九微志》,不行于世也。”又,《茅君内传》:“大天之内,有地中之洞天三十六所。”(据《艺文类聚》卷七引)道家认为人世间有三十六洞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