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庸人自扰

庸人自扰

庸人:平庸的人;自扰:自己扰乱自己。平庸之人自找麻烦。出自唐陆象先语。陆象先,本名景初,苏州吴(今江苏苏州)人,举制科及第,历任扬州参军事、洛阳府尉、监察御史、中书侍郎等职。唐睿(ruì瑞)宗景云年间曾为宰相,时太平公主谋专权,企图废除太子李隆基,陆象先有保护之功,封兖国公。后罢为益州大都督长史、剑南观察使,又迁蒲州刺史,兼河东按察使。他为政仁恕,曾对人说过:“天下本来没有什么事,只是庸人自找麻烦,事情才多了起来。只要不自找麻烦,何愁事情不减少呢?”

【出典】:

旧唐书》卷88《陆元方附子象先传》2877页:“象先尝谓人曰:‘天下本自无事,祇是庸人扰之,始为繁耳。但当静之于源,则亦何忧不简。’前后为刺史,其政如一,人吏咸怀思之。”

【例句】:

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22回:“据我看起来,那庸人自扰,倒也自扰的有限,独这一班兼人好胜的聪明朋友,他要自扰起来,更是可怜。” 茅盾《虹》:“事情早已过去了,谣言早已传遍全城了,何必庸人自扰,看做了不得。”


主谓 自扰,自找麻烦。指平庸的人无事找事,自找麻烦。《新唐书·陆象先传》:“天下本无事,庸人扰之为烦耳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22回:“那~,倒也自扰的有限,独这一班兼人好胜的聪明朋友,他要自扰起来,更是可怜。”△贬义。常用于对愚昧的人的讥讽。→杞人忧天 无病自疚 ↔智者不惑


【词语庸人自扰】  成语:庸人自扰汉语词典:庸人自扰

猜你喜欢

  • 歌三箭

    源见“三箭定天山”。谓歌颂武功。宋张元幹《次友人书怀》诗之二:“将军未报歌三箭,乐府徒传舞两蛙。”

  • 铭鼎

    《礼记.祭统》:“夫鼎有铭,铭者自名也,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,而明著之后世者也。”郑玄注:“铭,谓书之刻之以识事者也。自名,谓称扬其先祖之德,著己名于下。”指在钟鼎等器物上刻铸文辞。后以“铭鼎”喻指建

  • 鸢肩火色

    鸢(yuān渊),老鹰。鸢肩,两肩向上端起如鹰。火色,面色火红。比喻有升官腾达的骨相,也表示虽能很快贵显但不能持久。亦称“火色鸢肩。”出自唐大臣马周之事迹。马周(601-648年)字宾王,唐博州茌平(

  • 瓜戍

    源见“及瓜而代”。称官吏赴任。唐薛能《彭门解嘲》诗之二:“秦客莫嘲瓜戍远,水风潇洒是彭城。”【词语瓜戍】   汉语大词典:瓜戍

  • 鼓缶

    同“鼓盆”。宋刘克庄《风入松.福清道中作》词:“萧瑟捣衣时候,凄凉鼓缶情怀。”【词语鼓缶】   汉语大词典:鼓缶

  • 推心置腹

    原文为“推赤心置人腹中”,形容开诚相见,真心相待。更始二年(24年)刘秀率兵平定河北各支农民起义军,降者数十万人。为了安定人心,刘秀将其首领皆封为列侯,令其各归营伍,率领旧部。然后自己不加任何戒备地到

  • 雪窖冰天

    元.脱脱等撰《宋史.朱弁传》:南宋朱弁与王伦出使金国,被金人扣留。“弁固拒驿门,忍饥待尽,誓不为屈。王伦还朝,言弁守节不屈,又以弁奉送徽宗大行之文为献,其辞有曰:‘叹马角之未生,魂消雪窖;攀龙髯而莫逮

  • 褰帷露冕

    《后汉书.郭贺传》载:郭贺为荆州刺史,治有殊政。明帝到南阳巡狩,赐以三公之服,并敕其巡视部属时,“去襜帷,使百姓见其容服”,以彰有德,而示荣宠。后遂以“褰帷露冕”为帝王对有政绩官吏的恩宠之典。唐王维《

  • 辞小秩

    源见“不为五斗米折腰”。指辞官归隐。小秩,微薄的俸禄。唐韦应物《沣上西斋寄诸友》诗:“等陶辞小秩,效朱方负樵。”

  • 赤心嵇绍

    源见“嵇侍中血”。泛指誓死卫君的忠臣。金元好问《四哀诗.王仲泽》:“壮志相如头碎柱,赤心嵇绍血沾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