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庖丁解牛

庖丁解牛

庄子.养生主》:“庖丁为文惠君解牛,手之所触,肩之所倚,足之所履,膝之所踦,砉然响然,奏刀騞然,莫不中音。合于桑林之舞,乃中经首之会。”

庖丁,名字叫丁的厨役。文惠君,即梁惠王。踦,音jǐ,一足站立。庖丁用一条腿的膝盖顶住牛解剖,故只有另一足站立。砉,音huá,皮骨相离析的声音。奏,进。騞,音huò,比砉然更大的声音。桑林,汤时乐名。经首,为尧时的《咸池》中乐章名。

养生主,即论养生的主要关键,或说“生主”指人的精神。庄子用“庖丁解牛”的事例说明,世间事物虽然错综复杂,只要适应自然之理,熟悉规律,掌握技艺,就不会蒙受损伤。后因以“庖丁解牛”比喻养生之道,或用以赞美神妙的技艺。

宋.苏轼《苏轼文集》十一《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》:“子由为《墨竹赋》以遗与可曰:‘庖丁,解牛者也,而养生者取之。轮扁,斫轮者也,而读书者与之。’”

宋.无名氏《竹林诗评》:“何逊之作,不费气力,如庖丁解牛,风成于然。”


主谓 庖丁,厨工。解,肢解分割。比喻掌握了规律,做事技艺熟练、得心应手。语本《庄子·养生主》:庖丁为文惠王宰牛,技艺熟练神奇,得心应手而游刃有余。徐铸成《旧闻杂记补篇》:“评议历史人物,该像~一样,摸清情况,一刀下去,骨头是骨头,肉是肉,分解得清清楚楚。”△褒义。多用于表现技艺精湛神奇。→得心应手


【典源】《庄子·养生主》:“庖丁为文惠君解牛,手之所触,肩之所倚,足之所履,膝之所踦 (yi),砉(xu) 然响然,奏刀騞(huo) 然,莫不中音。合于桑林之舞,乃中经首之会。文惠君曰:‘譆,善哉! 技盖至此乎?’庖丁释刀对曰:‘臣之所好者道也,进乎技矣。始臣之解牛之时,所见无非全牛者。三年之后,未尝见全牛也。方今之时,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,官知止而神欲行。依乎天理,批大郤(xi)导大窾(kuan),因其固然。技经肯綮之未尝,而况大軱(gu) 呼! 良庖岁更刀,割也; 族庖月更刀,折也。今臣之刀十九年矣,所解数千牛矣,而刀刃若新发于硎。彼节者有间,而刀刃者无厚; 以无厚入有间,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,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。虽然,每至于族,吾见其难为,怵然为戒,视为止,行为迟,动刀甚微,謋(huo) 然已解,如土委地。提刀而立,为之所顾,为之踌躇满志,善刀而藏之。’文惠君曰:‘善哉! 吾闻庖丁之言,得养生焉。’”

【今译】 庖丁给文惠君宰牛,他手触的地方,肩靠的地方,脚踩的地方,膝盖抵住的地方,都发出皮骨相离的声响,进刀时刷刷的,无不合乎音律。符合《桑林》舞曲与《经首》乐曲的节奏。文惠君惊叹地说:“啊,太好了! 宰牛的技术怎么会达到如此的地步呀?”庖丁放下屠刀答道:“我所爱好的是道,已超出一般技艺的范围了。起初我宰牛时,所看到的无不是完整的牛。三年以后,就再见不到完整的牛了。现在,我只用精神去感知,而不必用眼看。感官的作用已经停止,仅思想心神在活动。依照牛体的结构,我从空隙大的地方进刀,再顺着骨节的缝隙运刀,不曾碰着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,也不曾碰到附着在骨上的肉及筋肉聚结之处,更何况大骨头呢? 好的厨师一年换一把刀,因为他们用刀割肉; 一般的厨师一月换一把刀,因为他们用刀砍断骨头。如今我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,宰过的牛也有几千头了,而刀刃还像刚磨的一样。牛的骨节有间隙,而刀刃却薄得似乎一点厚度也没有,把极薄的刀刃置入有间隙的骨节中间,显得非常宽绰,有充分的回旋余地,所以这把刀用了十九年,刀刃还像刚磨的一样。虽然如此,每遇筋骨交结的地方,我觉得难于下刀,就格外谨慎,目光专注,动作缓而不急躁,这样,刀只轻轻一动,整头牛就骨肉相离了,肉好似土块散落在地上。此时,我提刀而立,环顾四周,悠然自得,心满意足,然后把刀擦干收藏。”文惠君很受启发,说:“妙啊! 听了庖丁一席话,我懂得养生的道理了。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观察事物精辟透彻,处理问题能够因势利导,得心应手; 也以“肯綮”等形容事物的关键部分。

【典形】 丁解牛、发硎、解牛、肯綮、目牛无全、牛刀投隙、庖丁、庖丁解牛、綮肯、刃游余地、刃有余、善刀、投刀、无全牛、游刃、游刃有余、余刃、牛在肯全形、庖丁投刃、庖丁下刀迟、目无全牛、不见全牛、解全牛、释牛刀、投虚刃、不目全、刀解牛。

【示例】

〔丁解牛〕 宋 · 陆游 《六艺示子聿》:“沛然要似禹行水,卓尔孰如丁解牛?”

〔发硎〕 唐·杜甫《秦州见敕目薛三璩授司议郎》:“掘狱知理剑,提刀见发硎。”

〔解牛〕 宋·崔遵度《属疾》:“笔苑多批凤,词锋胜解牛。”

〔肯綮〕 宋·陆游《倚筇》:“未免解牛逢肯綮,岂能相马造精微。”

〔目牛无全〕 晋·孙绰 《游天台山赋》:“害马已去,世事都捐。投刃皆虚,目牛无全。”

〔牛刀投隙〕 宋·苏轼《黄几道郎中同年挽词》:“井水无波任缾绠,牛刀投隙任宫商。”

〔庖丁〕 宋·孙何《读杜子美集》:“庖丁尽余刃,羿彀肯虚弯。”

〔庖丁解牛〕 宋·黄庭坚《寄上叔父夷仲》之一:“庖丁解牛妙世故,监市履豨知民心。”

〔綮肯〕 唐·李商隐《寄太原卢司空》:“只忧非綮肯,未觉有羶腥。”

〔刃游余地〕 元·李庭《水龙吟·萧公弼生朝》:“尽道翱翔物外,解牛刀,刃游余地。”

〔刃有余〕宋·曾巩《酬江西运使蒋颖叔》:“收科同日曳华裾,砉划惊闻刃有余。”

〔善刀〕 宋·陆游《道室杂咏》:“轻用镆铘终折缺,善刀何止解千牛。”

〔投刃〕 唐·李白《武昌宰韩君去思颂碑》:“所谓投刃而皆虚,为其政而则理成,去若始至,人多怀思。”

〔无全牛〕 宋·黄庭坚《都下喜见八叔父》:“德音润九里,政事无全牛。”

〔游刃〕 唐· 张祜 《送韦正贯赴制举》:“大战希游刃,长途在着鞭。”

〔游刃有余〕 宋·黄庭坚《次韵寄上七兄》:“谁言游刃有余地,自信无功可补天。”

〔余刃〕 唐·白居易《崔咸可洛阳县令制》:“加以词学,缘饰吏能,操割洛阳,必有余刃。”


【词语庖丁解牛】  成语:庖丁解牛汉语词典:庖丁解牛

猜你喜欢

  • 春梦秋云

    唐白居易《花非花》词:“来如春梦不多时,去似秋云无觅处。”后以“春梦秋云”言时间短暂,去后无踪。宋晏幾道《蝶恋花》词:“春梦秋云,聚散真容易。”

  • 郭履

    同“东郭履”。清唐孙华《和友人郊字雪诗三十韵》:“敝剩苏裘在,穿从郭履嘲。”【词语郭履】   汉语大词典:郭履

  • 更仆难数

    《礼记.儒行》:“遽数之不能终其物,悉数之乃留,更仆未可终也”。陈澔集说:“卒遽而数之,则不能终言其事,详悉数之,非久留不可。仆,臣之摈相者。久则疲倦,虽更代其仆,亦未可得尽言之也。”后因以“更仆难数

  • 犯鳞捋须

    源见“犯鳞”、“捋虎须”。喻臣子冒死直谏。王闿运《桂阳州志序》:“犯鳞捋须,考槃独寐。”

  • 墨悲丝

    同“墨子悲染丝”。清袁于令《西楼记.检课》:“丈夫趋向,墨悲丝,杨泣路旁。”

  • 扪虱谈

    源见“扪虱而谈”。指对时事的独到见解。元陈孚《出门别亲友》诗:“岂无叩角歌,亦有扪虱谈。”

  • 彼丈夫也,我丈夫也

    丈夫:男子汉。 他是个男子汉,我也是个男子汉。 形容人有发奋自强的志气。语出《孟子.滕文公上》:“成覸谓齐景公曰:‘彼,丈夫也;我,丈夫也。吾何畏彼哉!’”元.关汉卿《单刀会》一折:“三尺龙泉万卷

  • 刘宠之钱

    同“刘宠选一钱”。清钮琇《〈觚賸〉自序》:“旅食三年,不断皋鱼之泪;宦归千里,无馀刘宠之钱。”

  • 户枢不蠹

    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外物侵蚀而保持其正常功能。《云笈七签》卷五七: “夫肤体关节,本资于动用,经脉荣卫,实理于宜通,今既闲居,乃无运役事,须导引以致和畅,户枢不蠹,其又信然。”参见:○户枢不蠹 流

  • 鬼子敢尔

    意为鬼魅般的人竟敢如此。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.方正》:“卢志于众坐问陆士衡:‘陆逊、陆抗是君何物?’答曰:‘如卿于卢毓、卢珽。’士龙失色。既出户谓兄曰:‘何至如此,彼容不相知也。’士衡正色曰:‘我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