幺么
贬词,一般用来称肆无忌惮、为非作歹的小人。汉代班彪《王命论》:“又况幺么不及数子,而欲闇干天位者也!”李善注引《通俗文》曰:“不长曰幺,细小曰么。”也用来称微不足道的人。《鹖冠子.道端》:“任用幺么。”又用来称细小的事物。《史通.外篇.杂说下》:“幺么恒事,曾何足观;”幺么,音 ㄧㄠ yāo (腰) ˙ㄇㄜ me (麽)。
【词语幺么】 汉语词典:幺么
贬词,一般用来称肆无忌惮、为非作歹的小人。汉代班彪《王命论》:“又况幺么不及数子,而欲闇干天位者也!”李善注引《通俗文》曰:“不长曰幺,细小曰么。”也用来称微不足道的人。《鹖冠子.道端》:“任用幺么。”又用来称细小的事物。《史通.外篇.杂说下》:“幺么恒事,曾何足观;”幺么,音 ㄧㄠ yāo (腰) ˙ㄇㄜ me (麽)。
《世说新语.简傲》:“王子猷作桓车骑骑兵参军。桓问曰:‘卿何署?’答曰:‘不知何署,时见牵马来,似是马曹。’桓又问:‘官有几马?’答曰:‘不问马,何由知其数!’又问:‘马比死多少?’答曰:‘未知生,焉
源见“莼羹鲈脍”。指思乡欲归隐的游子。汪元亨《折桂令.归隐》曲:“夜雪袁安,秋风张翰,石室陈抟,冷笑他功名累卵。”
源见“目无馀子”。形容极其狂傲。清陈学泗《鹦鹉洲吊古》诗:“愤到渔阳聊骂座,狂来北海任呼儿。”
《史记.田敬仲完世家》:“(齐)威王初即位以来,不治,委政卿大夫,九年之间,诸侯并伐,国人不治。于是威王召即墨大夫而语之曰:‘自子之居即墨也,毁言日至。然吾使人视即墨,田野闢,民人给,官无留事,东方以
《三国志.魏书.贾逵传》裴松之注引《魏略》曰:“……逵前在弘农,与典农校尉争公事,不得理,乃发愤生瘿,后所病稍大,自启愿欲令医割之。’”瘿,颈部囊状瘤。三国魏.贾逵,因与典农校尉争论公事生气,脖颈上长
《孟子.滕文公下》(卷三):“今有人日攘(rǎng盗窃)其邻之鸡者,或告之曰:‘是非君子之道。’曰:‘请损之,月攘一鸡,以待来年然后已。’如知其非义,斯速已矣,何待来年?”有人每天偷邻家的鸡,别人指出
同“沐猴而冠”。元无名氏《延安府》二折:“你这等人,乃沐猴衣冠之辈,马牛襟裾之材。”见“沐猴而冠”。明·无名氏《十探子》2折:“你这等人,乃~之辈,马牛襟裾之材。”【词语沐猴衣冠】 成语:沐猴衣冠汉
源见“一丘一壑”。指隐逸之情。幼舆,晋谢鲲的字。宋刘子翚《游龙潭》诗:“幼舆丘壑情,陶令琴觞趣。”
源见“中原逐鹿”。谓国亡,失去政权。明沈采《千金记.励兵》:“谁想亡秦失鹿,天下兴兵……俺今日统领八千子弟,远渡江东,杀退秦邦,复立楚国,是吾之愿也。”
笏(hù护),古代大臣朝见时手中所执的狭长的板子,用玉、象牙或竹片制成,以为指画及记事之用。用笏来打击奸臣,则出自唐段秀实之事迹。亦称“夺笏击贼”。段秀实(719-783年),字成公,陇州(qiān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