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巴蛇

巴蛇

山海经.海内南经》:“巴蛇食象,三岁而出其骨。”

相传巴蜀的大蛇能吞食大象,吃下去三年后,才吐出象的骨头。后因以比喻贪求过甚的意思。

谚语称:“人心不足蛇吞象。”

晋.左思《吴都赋》:“屠巴蛇,出象骼。”


【词语巴蛇】   汉语词典:巴蛇

猜你喜欢

  • 相如求凰

    指司马相如求配卓文君。后以此典比喻男女相思爱慕之情。司马相如(前179年——前117年),字长卿。蜀郡成都(今四川成都)人。因慕蔺相如为人,故名相如。他少时好读书,并可击剑、弹琴。司马相如与临邛(Qi

  • 疑心生鬼

    形容无中生有地乱猜疑。宋.吕本中《师友杂志》:“潘旻子文,温州人,师事伊川先生,自言有自得处,尝闻人说鬼怪者,以为必无此理,以为疑心生暗鬼,最是要切议论。”清.太平客人《〈何典〉序》:“吾只恐读是编者

  • 掎裳连襼

    《文选.潘岳〈藉田赋〉》:“……被褐振裾,垂髫总发。蹑踵侧肩,掎裳连襼。……”掎,音jǐ,牵,拖住。襼,音jì,衣袖。“掎裳连襼”,牵裙裳,连衣袖,形容人多拥挤。后用为人多之语典。宋.刘从乂《重修开元

  • 巨川材

    源见“傅说霖”。谓济世大才。唐 李乔《舟》诗:“何当同傅说,特展巨川材。”【词语巨川材】   汉语大词典:巨川材

  • 殿自鸣钟

    传说三国魏时殿前钟无故自鸣,张华以为蜀铜山崩的感应。唐虞世南《北堂书钞》卷九十七引《异苑》:“魏时,殿前钟大鸣,震骇者众。张华曰:‘此蜀山毁,故钟应之。’蜀都寻上事,皆如华言。”又卷一百八引《异苑》:

  • 避军三舍

    同“退避三舍”。邢院生《叛女》十七:“但是笑声过后,越想越不是滋味,因为那个夕佳轩主总是不冷不热,避军三舍,实在令人恼火。”见“避君三舍”。邢院生《叛女》17:“但是笑声过后,越想越不是滋味,因为那个

  • 沧浪叟

    同“沧浪老人”。清顾炎武《楚僧元瑛谈湖南三十年来事作四绝句》之三:“不知今日沧浪叟,鼓枻江潭何处深?”【词语沧浪叟】   汉语大词典:沧浪叟

  • 来苏

    源见“徯后之望”。谓因明君驾临而于困苦中获得苏息。晋潘岳《西征赋》:“激秦人以归德,成刘后之来苏。”清 贝青乔《杂谣》:“蚱蜢横扑禾秆枯,沟瘠留喘谁来苏?”【词语来苏】   汉语大词典:来苏

  • 重蹈履辙

    比喻不汲取失败的教训,又走上失败的老路。《后汉书.窦武传》:“今不虞前事之失,复循覆车之轨。”

  • 敛影黄垆

    源见“黄公酒垆”。指友人去世。清钱谦益《兵科给事中明时举授征仕郎制.母王氏仍前赠》:“今尔子方致身青琐,而尔已敛影黄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