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假隐士变节出来傲官之后,趋名逐利,原来隐居时住过的山中林木涧水都深以为耻。南朝齐孔稚珪《北山移文》:“故其林渐无尽,涧愧不歇。”
《礼记.曲礼上》:“凡为长者粪之礼,必加帚于箕上,以袂拘而退,其尘不及长者,以箕自乡而报之。”孔颖达疏:“以袂拘而退者,谓埽时也。袂,衣袂也。退,迁也。埽时却迁,以一手捉帚,又举一手衣袂以拘障于帚前,
同“锦字书”。唐温庭筠《咏寒宵》诗:“上郡归来梦,那知锦字诗。”
《五灯会元.天宁卓禅师法嗣》:“育王被人推倒了,也还有路见不平,拔剑相为底么。若无,山僧不免自倒自起。”因以“路见不平,拔剑相为”形容主持正义,见义勇为。也作“路见不平,拔刀相助”。明冯梦龙《醒世恒言
分不清豆与麦,形容愚笨。《左传.成公十八年》;“周子有兄而无慧,不能辨菽麦。”《三国志.蜀志.彭羕传》:况仆颇别菽麦者哉。”【词语菽麦不辨】 成语:菽麦不辨
纸名。三国吴人谢景所制的笺纸。明陈耀文《天中记》:“纸以人得名者,有谢公,有薛涛。所云谢公者,富春谢司封景,初创笺样,以便尺书,因以为名。”【词语谢公笺】 汉语大词典:谢公笺
唐王勃《滕王阁序》:“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。”后因以“水天一色”形容水天相接的辽阔景象。唐卢仝《蜻蜓歌》:“黄河中流日影斜,水天一色无津涯。”主谓 水天连接,光色浑然相辉。形容水域宽广。语本
同“箪瓢人”。指安贫乐道的贤士。明刘基《感怀》诗:“岂无箪瓢士,今为时所轻。”【词语箪瓢士】 汉语大词典:箪瓢士
《晋书.艺术传.隗炤传》:“隗炤,汝阴人也。善于《易》。临终,书版授其妻曰:‘吾亡后当大荒穷,虽尔,慎莫卖宅也。却后五年春,当有诏使来顿此亭,姓龚,此人负吾金,即以此版往责之,勿违言也。’炤亡后,其家
《老子》:“功成、名遂、身退,天之道。”原谓成就了功业,才有名声。《墨子.修身》:“名不徒生,而誉不自长。功成名遂,名誉不可虚假。”后以“功成名遂”指功绩与名声都已取得。唐李白《杂曲歌辞.悲歌》:“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