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尝鼎一脔

尝鼎一脔

《吕式春秋.察今》:“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,一鼎之调。”

鼎在古代是烹煮食物的器皿,脔指切成小块的肉。尝鼎一脔原意是尝鼎镬中的一块肉,便可知鼎镬中食物的滋味。后用尝鼎一脔比喻根据部分可推知全体。

王安石《回苏子瞻简》:“得秦君诗,手不能舍,……余卷正冒眩,尚妨细读,尝鼎一脔,旨可知也。”


述宾 脔,切成块的肉。尝了鼎里的一块肉,就可以知道一鼎食物的味道。比喻根据部分可推知全体。语本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:“尝一脟肉,而知一镬之味,一鼎之调。”朱自清《闻一多先生怎样走着中国文学的道路》:“可惜这部诗选又是一部未完书,我们只能够~!”△用于表示事情物理。→一叶知秋 见微知著 因小见大


【词语尝鼎一脔】  成语:尝鼎一脔汉语词典:尝鼎一脔

猜你喜欢

  • 毕卓醉狂

    源见“瓮间吏部”。指滥饮烂醉。唐方干《袁明府以家酝寄余余以山梅答赠》诗:“毕卓醉狂潘氏少,倾来掷去恰相宜。”

  • 水非石凿,而能人石

    北魏.郦道元《水经注.河水》(卷三):“孟门,即龙门之上口也。实为河之巨阨(è阻塞),兼孟门津之名矣。此石经始禹凿,河中漱广,夹岸崇深,倾崖反捍,巨石临危,若坠复倚。古之人有言:‘水非石凿,而能入石。

  • 雪絮

    源见“咏絮”。指柳絮。唐元稹《春馀遣兴》诗:“馀英间初实,雪絮萦蛛网。”亦称雪。海默《突破临津江》:“雪坡上露出的落叶梢头,被雪絮挂连在一起,直到深涧。”【词语雪絮】   汉语大词典:雪絮

  • 曲阜之瓢

    源见“箪瓢陋巷”。形容读书人生活贫苦。唐骆宾王《上兖州崔长史启》:“直以容膝一丘,曲阜之瓢遽切;枕肱五亩,成都之壁已穷。”

  • 仲子蔬园

    源见“仲子灌园”。借指隐居者的田园。宋 陈韡《哨遍.陈抑斋乞致仕》词:“这仲子蔬园,三公不换,况东陵自来瓜美。”

  • 问罪之师

    《旧唐书.侯君集传》:“天子以高昌骄慢无礼,使吾恭行天罚,今袭人于墟墓之间,非问罪之师也。”问罪:古代两国交战,先要宣布对方罪状,以为出师征伐的理由。后引申为严厉责问。师:军队。“问罪之师”,指讨伐犯

  • 陈鼎击钟

    鼎:古时炊器。钟:古时乐器。吃饭时陈列鼎镬盛食物,演奏音乐。形容富贵人家饮食时豪华、奢侈的排场。《北史.齐清河王岳传》:“岳自讨寒山、长社及出随、陆,并有功,威名弥重。性华侈,尤悦酒色,歌姬舞女,陈鼎

  • 鳞萃比栉

    犹鳞次栉比。夏仁虎《旧京琐记.城厢》:“前门左右旧有东西荷包巷,顾绣荷包诸肆,鳞萃比栉,朝流士女日往游观,巷外车马日甚。”见“栉比鳞次”。夏仁虎《旧京琐记·城厢》:“前门左右旧有东西荷包巷,顾绣荷包诸

  • 釜生鱼

    源见“甑尘釜鱼”。谓釜中已生出鱼来。形容贫困乏食,断炊已久。宋陆游《晨起》诗:“空釜生鱼忍贫惯,闲门罗雀与秋宜。”见“甑尘釜鱼”。金·元好问《寄西溪相禅师》:“门堪罗雀仍未害,釜欲生鱼当奈何!”【词语

  • 星坼

    同“星坼中台”。唐温庭筠《题安丰里王相林亭》诗:“星坼悲元老,云归送墨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