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寻章摘句

寻章摘句

指从现成的书本中截取词句来堆砌辞藻,而忽略文章的内容。公元219年,吴主孙权以计袭杀关羽,据荆州。不久,刘备亲率倾国之兵攻吴。孙权派赵咨求救于曹魏。魏文帝曹丕问赵咨:“吴主喜欢读书吗?”赵咨回答说:“吴王公务繁忙,但每有闲暇,总是博览书传史籍,吸取其中的精华,不象迂腐的书生那样只会截取词句,而忽略文章的主旨。”

【出典】:

三国志·吴书》《吴主传第二》裴松之注引《吴书》卷47第1123页:“(文帝)嘲咨曰:‘吴王颇知学乎?’咨曰:‘……虽有余间,博览书传历史,藉采奇异,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杨炯《常州刺史伯父乐平杨公墓志铭》:“博观史籍,不学书生寻章摘句而已。” 唐·刘宪《上东宫劝学启》:“常人读书,拟于爵禄,事须精熟,乃堪试练;殿下居副君之位,有绝世之才,岂假寻章摘句哉!盖应略知大意而已。”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3回:“寻章摘句,世之腐儒也,何能兴邦立事?”


并列 寻,寻找;摘,摘录。指读书摘记一些漂亮词句,不深入研究。也指写作,专务词句,不切实用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孙权传》:“虽有余闲,博览书传历史,藉采奇异,不效诸生~而已。”唐·李贺《南园》:“~老雕虫,晓月当帘挂玉弓。”杨沫《青春之歌》:“他抱出书本,挨在道静身边~地读起来。”△常用于读书、写作方面。也作“摘句寻章”。


解释搜求、摘取片断的词句。指读书或写作只注意词句,不把握全文的主旨。也指写作时套用前人的章法、词句。

出处南朝宋·裴松之注《三国志·吴志·吴主传》引《吴书》:“(孙权)志存经略,虽有余闲,博览书传历史,藉采奇异,不效书生寻章摘句而已。”

公元221年,刘备在成都称帝,随后率领蜀军攻打东吴,其势凶猛,不可阻挡。吴主孙权派陆逊为都督,率领大将朱然、潘璋等来抵御,同时派遣都尉赵咨到曹魏探听情况,寻求支持。赵咨博闻多识,应对辩捷,到了曹魏,曹丕也喜欢他,就跟他开玩笑:“吴王大概也懂一点学问吧?”赵咨回答说:“吴王巡游在江上的战船有上万艘,穿着盔甲的武士有一百万,他一心向学,志在学习匡救天下的方法,所以一旦有空闲的时间,就博览群书,学习其中独特的方法,不像那些读死书的书生,只搜求摘取片断词句、只注意文字的推求,而忽略大的内容和思想。”赵咨这次出使,不亢不卑,有理有节,得到了曹魏各层人士的尊敬。

在赵咨的斡旋下,曹魏暂时对孙吴表示出友好的姿态。孙吴解除了北方边境的担忧,全力以赴对付西来的刘备大军。由于刘备求战心切、不谙兵法,被陆逊找到机会,火烧连营,蜀军最终大败而还。

例句

写诗作文,要有真情实感,只寻章摘句是没有用的。


【词语寻章摘句】  成语:寻章摘句汉语词典:寻章摘句

猜你喜欢

  • 三耳

    宋张君房《脞说》载:传说隋 董慎被冥府追为右曹从事,召常州秀才张审通掌书记。慎令为判,申天府。有黄衫人持天符云所申不当。慎怒,以方寸肉塞其耳。审通再判之,后有天符来云甚允当。慎喜,命左右割去耳肉,令一

  • 郑市

    源见“臣心如水”。谓登门者多,门庭若市。唐黄滔《卢员外浔启》:“伏以员外断籯积学,计斗负才,龟镜词林,梯航陆海,是故门骈郑市,俗垫郭巾。”【词语郑市】   汉语大词典:郑市

  • 双凫

    源见“王乔凫舄”。借指地方官。唐徐凝《送李补阙归朝》诗:“驷马归咸秦,双凫出海门。”宋苏轼《次韵陈海州书怀》:“酒醒却忆儿童事,长恨双凫去莫攀。”【词语双凫】   汉语大词典:双凫

  • 如汤浇雪

    同“如汤沃雪”。《南史.王莹传》:“丈人一旨,如汤浇雪耳。”见“如汤沃雪”。《南史·王莹传》:“丈人一旨,~耳。”【词语如汤浇雪】  成语:如汤浇雪汉语大词典:如汤浇雪

  • 洗耳翁

    源见“许由洗耳”。指许由。唐李白《古风》之二四:“世无洗耳翁,谁知尧与跖?”【词语洗耳翁】   汉语大词典:洗耳翁

  • 鱼水契

    源见“刘葛鱼水”。喻指君臣相得。五代和凝《宫词》之五九:“君圣臣贤鱼水契,鸿基须贺永清平。”

  • 业精于勤,荒于嬉;行成于思,毁于随

    嬉:游戏,玩乐。随:因循。 学业的精深在于勤奋,而荒废则由于玩乐;品行的养成在于多作反省,而败坏则由于因循懈怠。语出唐.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国子先生晨入太学,招诸生立馆下,诲之曰:‘业精于勤,荒于嬉;

  • 井底之蛙

    同“井蛙”。元关汉卿《裴度还带》二折:“如今有等轻薄之子,重色轻贤,真所谓井底之蛙耳。”偏正 生活在井底的青蛙只看见很小一块天。比喻阅历浅短的人。语本《庄子·秋水》:“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,拘于虚也。”

  • 学嚬

    同“学捧心”。南朝 宋颜延之《庭诰》:“悦彼之可,而忘我不可,学嚬之蔽。”亦用指美女蹙眉。唐许敬宗《奉和登陕州城楼应制》:“学嚬齐柳嫩,妍笑发春丛。”【词语学嚬】   汉语大词典:学嚬

  • 东方小儿

    源见“方朔偷桃”。对东方朔的戏称。元朱德润《赋桃实》诗:“东方小儿偷不得,暗洒齐州三士血。”此以咏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