忮( ㄓˋ zhì )心:忌恨之心。飘瓦:飘落之瓦。 飘落的瓦,偶然打中自己,心里虽有怨恨,却不好怨谁。 后泛指消除褊心,宽容别人。语出《庄子.达生》:“虽有忮心者,不怨飘瓦。”成玄英疏:“飘落
不虚报美好的,不隐瞒丑恶的。 表示记事符合实际。语出《汉书.司马迁传赞》:“其文直,其事核,不虚美,不隐恶,故谓之实录。”宋.张咏《益州重修公署记》:“稽事理,合化元,不虚美,不隐恶,文成笔端,动即
三国时魏应玚、刘桢,皆以能文著名当时,为曹丕、曹植兄弟所礼遇。后来诗文中常以“应刘”为宾客才人的代称。唐代杜甫《哭李尚书重题》诗:“还瞻魏太子,宾客减应刘。”【词语应刘】 汉语大词典:应刘
同“一鸣惊人”。宋曾巩《李氏索风堂》诗:“抱璞已三献,惊人当一鸣。”
源见“鲛人泣珠”。谓流泪成珠。蛟,通“鲛”。宋梅尧臣《王安之寄石榴》诗:“割之珠落盘,不待蛟人泣。”此用以咏石榴。
同“长爪仙人”。宋陆游《书怀》诗:“招呼方瞳翁,邂逅鸟爪仙。”
源见“南金东箭”。喻指优秀杰出的人才。《周书.庾信传赞》:“尔其荆 衡杞梓,东南竹箭,备器用于庙堂者众矣。唯王褒、庾信奇才秀出,牢笼于一代。”见 “东南之美”。【词语东南竹箭】 成语:东南竹箭汉语大
源见“雀角鼠牙”。指争论之事。元 柯丹丘《荆钗记.奸诘》:“学生失于龙蛇之辨,致有鼠雀之牙,抚己多惭,见公甚愧。”见“雀角鼠牙”。元·柯丹邱《荆钗记·奸诘》:“学生失于龙蛇之辨,致有~,抚己多惭,见公
分别容易,聚会却难。 常用以表示不忍离别或别后思念之情。语出三国.魏.曹植《当来日大难》:“今日同堂,出门异乡,别易会难,各尽杯觞。”三国.魏.邯郸淳《赠吴处玄诗》:“行矣去矣,别易会难。自强不息,
源见“牍背千金”。指蒙冤系狱,难以剖白。宋周必大《岳飞叙复元官制》:“坐急绛侯之系,莫然内史之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