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“陶令弃官”。唐王维《早秋山中作》诗:“岂厌尚平婚嫁早,却嫌陶令去官迟。”
同“贾生涕”。唐杨炯《广溪峡》诗:“庸才若刘禅,忠佐为心腹。设险犹可存,当无贾生哭。”
源见“丙吉问牛”。借指民间疾苦或灾异。北周庾信《周上柱国齐王宪神道碑》:“少阳用事,路不喘牛;仲秋以殷,民无惊水。”同“喘月吴牛”。宋王禹偁《寄献仆射相公》诗之二:“引马但传三刻漏,喘牛休问四时春。”
源见“吕虔刀”。比喻能知贵显,慧眼识人。明李东阳《送开州陈同知》诗:“贫怜范叔惟尘甑,贵识王祥有佩刀。”
《韩非子.喻老》:“臣患智之如目也,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。”眼睛看不见自己的睫毛。比喻人无自知之明。宋王安石《再用前韵寄蔡天启》:“远求而近违,如目不见睫。”清袁枚《随园随笔.地理之难》:“牧斋
源见“风行草偃”。谓草木顺风而倒。喻庶民顺从君上的教化。汉桓宽《盐铁论.疾贪》:“上之化下,若风之靡草,无不从教。”【词语靡草】 汉语大词典:靡草
同“记姓名”。清归庄《阙题》诗:“记名非项籍,惜日是陶公。”【词语记名】 汉语大词典:记名
源见“琴挑文君”。指传达爱慕的情辞。唐 孙玄照《琴中歌赠王仙仙》诗:“相如曾作凤兮吟,昔被文君会此音。”
源见“掷地金声”。指孙绰之赋。唐李峤《金》诗:“祭天封汉岭,掷地警孙声。”
《晋书.束晳传》:“太康二年,汲郡人不准盗发魏襄王墓,或言安釐王冢,得竹书数十车。……武帝以其书付秘书校缀次第,寻考指归,而以今文写之。皙在著作,得观竹书,随疑分释,皆有义证。”晋武帝太康二年,汲郡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