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列子.说符篇》:“宋人有好行仁义者,家无故黑牛生白犊,以问孔子。孔子曰:‘此吉祥也,以荐上帝(白犊纯色可以作为祭祀上帝的牺牲,故孔子这样说)。’居一年,其父无故而盲。其牛又复生白犊,其父又复令其子问
表示人备有所爱好。故事出在《吕氏春秋.遇合篇》:“人有大臭者,其亲戚兄弟,妻妾知识,无能与居者,自苦而居海上。海上人有悦其臭者,昼夜随之而弗能去。”后多引作〔海上有逐臭之夫〕。三国.魏.曹植《与杨德祖
《汉书.王莽传》:“莽侍疾,亲尝药,乱首垢面。”“乱首垢面”,原是形容王莽头不梳,脸不洗,顾不得修饰仪容。后由此而演变出“囚首垢面”、“囚首丧面”。用为不修仪容的贬义之词。宋.苏洵《辨奸论》:“衣臣虏
旧指盛明之世,多用来称颂当时的王朝。宋代曾肇《贺元祐四年明堂礼成肆赦表》:“讲兹巨典,属在熙朝。”【词语熙朝】 汉语大词典:熙朝
《列子.汤问》:“瓠巴鼓瑟,而鸟舞鱼跃。”《荀子.劝学》:“昔者瓠巴鼓瑟,而沉鱼出听。”《淮南子.说山训》:“昔者瓠巴鼓瑟,而淫鱼出听。”高诱注:“瓠巴,楚人也,善鼓琴。淫鱼喜音,出头于水而听之。”后
《庄子.说剑》载:昔赵文王好剑,剑士三千,日夜击剑,死伤者岁百余人。庄子往劝之,曰:“有天子剑,有诸侯剑,有庶人剑”,“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,臣窃为大王薄之”。“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”,不再观剑
源见“泰否”。谓事物发展到极端,就会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,坏事会变成好事。唐白居易《遣怀》诗:“乐往必悲生,泰来犹否极。”并列 “泰”、“否”皆《周易》卦名。泰吉否凶。谓事物发展到极端,就会转向相反的方
《汉书.田蚡传》:“田蚡,孝景王皇后同母弟也,”为相,“由此滋骄,治宅甲诸第,田园极膏腴,市买郡县器物相属于道。”汉.田蚡,汉景帝王皇后同母弟,以外戚关系受封武安侯,官太尉,生活豪华奢侈。后用为咏权豪
源见“卧治”。指为政清简,无为而治。清孙衣言《为祁实甫相国题食笋斋图》诗:“卧治长孺虽未能,偕隐公麟何不可?”
戚戚:心动貌。焉:文言语气词。 我的心也被说动了呢。 表示别人的话打动了自己的心。语出《孟子.梁惠王上》:“夫子言之,于我心有戚戚焉。”清.顾炎武《与友人辞祝书》:“即不能然,而又以此日接朋友之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