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大义灭亲

大义灭亲

指为维护正义而不惜牺牲亲属间的私情。公元前719年,卫桓公之弟州吁与卫大臣石碏之子石厚互相勾结,发动政变,杀死卫桓公,州吁自立为国君。为了惩罚叛乱分子,石碏私下设计,表面上建议石厚陪州吁出访陈国,暗地却致书陈国国君陈桓公,说明他们篡位事实,请他们就势逮捕州吁和石厚。陈桓公依计而行,将二人逮捕。石碏又亲自派人将他们处死,而迎立公子晋即位,是为卫宣公。左丘明评论这一历史事件说,这真是典型的“大义灭亲”事件啊!

【出典】:

左传·隐公四年》:“君子曰,石碏,纯臣也。恶州吁而厚与焉。大义灭亲,其是之谓乎。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房玄龄《晋书·慕容垂载记》:“(垂谓姜让曰)何故暗于机运,不以邺见归也?大义灭亲,况于意气之顾!” 五代·刘煦《旧唐书·李建成传》:“周公圣人,岂忌无情于骨肉?为存社稷,大义灭亲。”


其他 为维护正义,对犯罪的亲人不徇私情,使其得到应有的惩罚。语出《左传·隐公四年》:“大义灭亲,其是之谓乎。”柳建伟《苍茫冬日·都市里的生产队》:“小娜有什么不好,~,屁股坐在我的板凳上。”△褒义。用于描写品性。→以义割恩铁面无私 利不亏义 ↔公报私仇 结党营私 瞒心昧己 徇情枉法


解释本指为了君臣大义而断绝父子之间的亲情。后泛指为维护正义而不顾亲属间的私情。

出处左传·隐公四年》:“石(què),纯臣也,恶州吁而厚与焉。大义灭亲,其是之谓乎?”

春秋时期,卫庄公非常宠爱小儿子州吁,对他的错误一味纵容而不加制止。卫国的大夫石碏多次劝谏庄公,希望庄公能用道义教导州吁,但庄公不听。石碏的儿子石厚和州吁关系密切,石碏劝说他也没有作用。

庄公死后,州吁同父异母的哥哥继承了王位,即为卫桓公。公元前717年春天,州吁在石厚的帮助下杀掉卫桓公,篡夺了王位。但州吁崇尚武力而内心残忍,不能安定自己的百姓,于是就让石厚向石碏请教巩固君位的办法。石碏说:“朝见周天子就可以取得合法的地位。”石厚说:“怎样才能朝见周天子呢?”石碏说:“现在陈国的陈桓公正受到周天子的宠信,而陈、卫两国最近关系也颇和睦,如果你去见陈桓公,让他代为请求朝见的事,就一定可以达到目的。”于是石厚跟随州吁到了陈国。石碏暗中派人提前告诉陈桓公说:“卫国地盘狭小,老夫年纪大了,已经不能做什么事了。但这两个人确实杀死了我们的国君,请您趁此机会帮我们对付他们。”于是陈国人抓住了州吁和石厚,请卫国派人来处置。卫国派大臣去杀死了州吁,考虑到石厚是石碏的儿子,就没有处死他。石碏知道后立即派自己的总管前往陈国,杀死了石厚。

当时道德高尚的人都赞叹说:“石碏真是一心忠于国家的大臣啊。他痛恨州吁,同时连及了自己的儿子石厚。为了君臣大义而断绝父子私情,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!”

近义铁面无私

反义徇情枉法

例句

包公发现自己的侄子包勉贪赃枉法,就大义灭亲,依法对他处以死刑。


【词语大义灭亲】  成语:大义灭亲汉语词典:大义灭亲

猜你喜欢

  • 女娲补

    同“女娲补天”。清姚燮《双鸩篇》:“天缺不得女娲补,海缺不得精卫填。”

  • 健讼

    《易.讼》:“上刚下险,险而健,讼。”孔颖达疏:“犹人意怀险恶,性又刚健,所以讼也。”后人误将“健、讼”连读,用以称好打官司。宋罗烨《醉翁谈录.断人冒充进士》:“有一健讼人,每假儒冠,妄生事节,到官虚

  • 汉君识履

    源见“郑履”。指君王极为熟悉重臣。北周庾信《周太傅郑国公夫人郑氏墓志铭》:“骖乘则晋侯停舆,来朝则汉君识履。”【典源】《汉书·郑崇传》:“郑崇字子游,(傅)喜为大司马,荐崇,哀帝擢为尚书仆射。数求见谏

  • 秦和医国手

    源见“上医医国”。对春秋时秦国名医和的誉称。明 邵璨《香囊记.问卜》:“便遇秦和医国手,只恐他病在膏肓怎救?”

  • 四壁一身

    同“四壁空”。宋陈与义《次韵乐文卿北园》:“四壁一身长客梦,百忧双鬓更春风。”

  • 仰拾俯取

    同“仰取俯拾”。清唐孙华《时世公子行》:“家藏金穴自封闭,仰拾俯取仍贪饕。”见“仰取俯拾”。清·唐孙华《时世公子行》:“家藏金穴自封闭,~仍贪饕。”【词语仰拾俯取】  成语:仰拾俯取汉语大词典:仰拾俯

  • 辽东归鹤

    同“辽东鹤”。元柳贯《过贾相故第》诗:“洛下啼鹃惭相业,辽东归鹤诧仙游。”【词语辽东归鹤】  成语:辽东归鹤汉语大词典:辽东归鹤

  • 秦晋之好

    《左传.僖公二十三年》:“秦伯纳女五人,怀嬴与焉。奉匜沃盥,既而挥之。怒,曰:‘秦、晋,匹也。何以卑我?’公子惧,降服而囚。”《韩非子.外储说左上》:“昔秦伯嫁其女于晋公子,令晋为之饰装。从文衣之媵七

  • 源泉万斛

    见“万斛泉源”条。【词语源泉万斛】  成语:源泉万斛汉语大词典:源泉万斛

  • 拜石

    《宋史.米芾传》:“无为州治有巨石,状奇丑,芾见大喜曰:‘此足以当吾拜。’具衣冠拜之,呼之为兄。”清.张玉书等编《佩文韵府》卷一百(上)“陌”韵“拜石”下引《苏米谈史》:“米芾好奇,知无为军,见立石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