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四分五裂

四分五裂

原指一个国家被瓜分,后泛指分散和不完整。公元前317年,秦以张仪为使者到达魏国,劝告魏襄王与秦连横。他说,魏国地方不过千里,兵卒不过三十万人,周围又无险可守,并与楚、韩、赵、齐等强国为邻。如果南连楚国而不与齐国结盟,则齐将攻其东;如果东联齐国而不与赵国结盟,则赵将攻其北;如果不与韩国和好,则韩将攻其西;如果不亲近楚国,又要被楚攻其南。如果这样,魏国将被瓜分肢解得四分五裂、七零八落。为贵国考虑,不如西向事秦,与秦结盟,则楚、韩必不敢动,您也就可以高枕无忧了。

【出典】:

战国策·魏策》一《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》:“张仪为秦连横,说魏王曰:‘魏地方不至千里,卒不过三十万人。地四平,诸侯四通,条达辐凑,无有名山大川之阻。……魏南与楚而不与齐,则齐攻其东;东与齐而不与赵,则赵攻其北;不合于韩,则韩攻其西;不亲于楚,则楚攻其南。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’。”

【例句】:

南宋·杨万里《诚斋集》八十七《君道上》:“隋文帝取周取陈,以混二百年四分五裂之天下。”


并列 形容破碎而不完整,分散而不统一。语出《战国策·魏策一》:“张仪为秦连横,说魏王曰:‘魏南与楚而不与齐,则齐攻其东;东与齐而不与赵,则赵攻其北;不合于韩,则韩攻其西;不亲于楚,则楚攻其南;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。’”孙中山《中国前途问题》:“今日中国正是万国眈耽虎视的时候,如果革命家自己相争,~,岂不是自亡其国!”△贬义。多用于描写事物有破裂方面。→土崩瓦解 分崩离析 四离五散 支离破碎 ↔金瓯无缺 天下一家。 也作“四分五落”、“四分五剖”、“四纷五落”。


【词语四分五裂】  成语:四分五裂汉语词典:四分五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丹凤

    源见“木凤衔书”。喻下达诏书的使者。亦指诏书。南朝梁简文帝《汉高庙赛神》:“白云苍梧去,丹凤咸阳来。”明高明《琵琶记.春宴宋园》:“九重天上声名重,紫泥封已传丹凤。”【词语丹凤】   汉语大词典:丹凤

  • 薰弦

    源见“舜弦”。指古雅的乐曲。唐许浑《登尉佗楼》诗:“越人未必知虞舜,一奏薰弦万古风。”【词语薰弦】   汉语大词典:薰弦

  • 吉梦灵蛇

    源见“梦熊罴”。指生女孩的吉兆。宋晁补之《鹧鸪天.杜四侍郎郡君十二姑生日》词:“吉梦灵蛇朱夏宜,佳辰阿母会瑶池。”

  • 莱妇

    同“莱妻”。《文选.任昉〈刘先生夫人墓志〉》:“既称莱妇,亦曰鸿妻。”张铣注:“老莱子妇,梁鸿妻,并古之贤妇人也。”【词语莱妇】   汉语大词典:莱妇

  • 馀勇可贾

    《左传.成公二年》:“齐高固入晋师,桀石以投人,禽之而乘其车,系桑本焉。以徇齐垒,曰:‘欲勇者贾余馀勇。’”杜预注:“贾,买也。言己勇有馀,欲卖之。”后因以“馀勇可贾”形容勇气过人或尚有馀力。唐 成伯

  • 东征西怨

    同“后予怨”。唐陆贽《重优复兴元府及洋凤州百姓等诏》:“古先哲王,东征西怨。顾予不德,重以劳人。”并列 旧时形容君主不得人心。语本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《书》曰:‘汤一征,自葛始。’天下信之,东面而征

  • 美锦

    源见“操刀伤锦”。喻国家政事。《南齐书.张岱传》:“太祖欲以恕为晋陵郡,岱曰:‘恕未闲从政,美锦不宜滥裁。’”

  • 沛歌风

    同“大风歌”。宋陆游《夜酌》诗:“鸣檐社公雨,卷野沛歌风。”

  • 三顾茅庐

    亦作“草庐三顾”、“茅庐三顾”。顾:拜访、探望。茅庐:草屋。表示礼贤下士,诚恳邀请,也引伸为知遇之恩。诸葛亮(181-234年)字孔明,琅邪阳都(今山东沂南)人。东汉末,隐居隆中(今湖北襄阳西),人称

  • 三珠树

    《山海经.海外南经》:“三珠树在厌火北,生赤水上。其为树如柏,叶皆为珠。”三珠树,本为古代传说中的珍木,后常用以喻杰出的三兄弟。《新唐书.王勃传》:“初,勔、勮、勃皆著才名,故苏易简称三珠树。”亦泛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