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囊底智

囊底智

囊,口袋。古称足智多谋的人为“智囊”。此指年虽老,智谋仍够用。出自后燕慕容垂之口。慕容垂,字道明,燕王元真第五子,受父宠爱,也被长兄嫉恨。十三岁时就勇冠三军,累战有大功,曾大败桓温,威名远震。后的儿子暐登位,不容他,他就投奔了前秦苻坚,被封为冠军将军、宾都侯。后坚在淮南败北,暐父子宗族也早被坚杀灭,垂就立国后燕,称燕王,完全占据了幽、冀、平各州,并派使者向北魏太祖朝贡,同时商议讨伐慕容永,太史令劝道:“从彗星看,不出五年,永国必亡。”垂才止兵。后来垂出征滑台,要平定背叛自己自称天王的原部将翟辽的儿子钊,不想滑台虽破,钊却投奔了慕容永,垂再要攻讨永时,众将都说士卒疲惫了,请待来年,独垂弟司徒德力劝出征。垂就说:“司徒见解与我同,二人同心,其利断金。况且我年纪虽老,囊底智仍可胜永,不要留逆贼遗害子孙。”于是率步骑七万伐永,大胜。

【出典】:

魏书》卷95《慕容垂传》2066、2067页:“先是,丁零、翟辽叛垂,后遣使谢罪,垂不许,辽怒,遂自号大魏天王,有众数万,屯于滑台,与垂相击。辽死,子钊代之,及垂征克滑台,钊奔长子(地名)。垂议征长子,诸将咸谏,以永国未有衅,连岁征役,士卒疲怠,请待他年。垂将从之。垂弟司徒、范阳王德固劝垂征。垂曰:‘司徒议与吾同,二人同心,其利断金。吾计决矣。且吾投老,叩囊底智足以克之,不复留逆贼以累子孙。’垂率步骑七万伐永,克之。”


偏正 囊,口袋。古时称足智多谋的人为智囊。口袋底里的智谋。形容智谋有余。《晋书·慕容垂载记》:“及闻慕容德之策,笑曰:‘吾计决矣。且吾投老,扣~,足以克之。’”△褒义。多用于表示办事胸有成竹,办法很多。


【词语囊底智】  成语:囊底智汉语词典:囊底智

猜你喜欢

  • 东道交

    见“东道主”。《史记·晋世家》:“亡郑厚晋,于晋得矣,而秦未为利。君何不解郑,得为~。”

  • 风流京兆

    源见“张敞画眉”。借指风流多情的夫婿。宋刘过《蝶恋花.赠张守宠姬》词:“眉黛两山谁为扫,风流京兆 江南调。”

  • 绨袍赠

    同“绨袍惠”。唐高適《咏史》:“尚有绨袍赠,应怜范叔寒。”唐岑参《尚书念旧垂赐袍衣》诗:“绨袍更有赠,犹荷故人怜。”

  • 欧风美雨

    清.秋瑾《光复军起义檄稿》之二:“欧风美雨,咄咄逼人,推原祸始,是谁之咎?”“欧风美雨”用以比喻欧美西方传入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。鲁迅《南腔北调集.〈‘总退却’序〉》:“‘五四’以后的短篇里却大抵是新的

  • 蒸鱼闻匕

    《左传.昭公二十七年》载:鲁昭公二十七年(即元公前五一五年,吴王僚十二年),吴公子光(阖闾)想趁吴王僚因楚丧(公元前五一六年楚平王死)而发兵侵楚被楚军截断归路、吴季札出使晋国、国内空虚之机,刺杀吴王僚

  • 束缊

    同“束缊请火”。唐骆宾王《上瑕丘韦明府君启》:“是以临邛遣妇,寄束缊于齐邻;邯郸下客,效处囊于赵相。”【词语束缊】   汉语大词典:束缊

  • 照乘骊珠

    同“照乘珠”。宋李廷忠《踏莎行.寿赵宽夫》词:“照乘骊珠,出闲天骥,相随寿母多年纪。”

  • 孺子榻

    源见“陈蕃榻”。表示礼贤款宾。孺子,南昌高士徐稚字。明何景明《君采迁居》诗:“知悬孺子榻,虚薄愧高人。”

  • 梓桑

    源见“桑梓”。故乡。清孔尚任《桃花扇.辞院》:“烽烟起,梓桑半损。欲归,归途难问。”【词语梓桑】   汉语大词典:梓桑

  • 青雀

    同“青鸟使”。唐李商隐《汉宫词》:“青雀西飞竟未回,君王长在集灵台。”又《圣女祠》:“消息期青雀,逢迎异紫姑。”【词语青雀】   汉语大词典:青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