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咳唾成珠

咳唾成珠

庄子.秋水》:“夔谓蚿曰(夔,是古代神话传说中东海流波山上的一足兽。蚿,是一种百足之虫):‘吾以一足,趻踔而行(趻踔,音chěnchuō,进退不定跳躍前进),予无如矣。今子之使万足,独奈何?’蚿曰:‘不然,子不见夫唾者乎?喷则大者如珠,小者如雾,杂而下者不可胜数也。今予动吾天机,而不知其所以然。’”

夔从人情出发,认为自己有一条腿腾躍而行就足够了,它问蚿非要长那么多的足,又怎么样呢?意思是讥其多余。蛟以天成自然作答,说我生的足多是天生自然,就像咳唾的时候喷出的唾沫星,大的如珠,小的如雾,散杂而下,出于自然一样,至于说为什么,那就不好追究了。“咳唾成珠”原是形容唾沫星之大者,后因以比喻文字优美,或比喻言谈议论的高明精当。

晋书.夏侯湛传》:“咳唾成珠玉,挥袂出风云。”明.李贽《初潭集.师友五》:“王景文在太学,与九江王阮齐名,阮尝曰:‘听景文谈,如读郦道元《水经》,各川支渠,贯串周匝,无有间断,咳唾皆成珠玑。”


兼语 咳嗽溅出的唾沫都化成了珍珠,比喻言辞极为精确,也比喻文辞极为优美。语本《庄子·秋水》:“子不见夫唾者乎? 喷则大者为珠,小者为雾。”宋·梅尧臣《读毛秘校新诗》:“前字五长篇,大须倾几曲,岂特元和间,~玉。”△褒义。用于赞扬人物的言谈表达方面的精美。也作“欬唾成珠”、“咳珠唾玉”。


【词语咳唾成珠】  成语:咳唾成珠汉语词典:咳唾成珠

猜你喜欢

  • 谈笑行杀戮

    《隋书.杨素传》:“素多权略……每将临寇,辄求人过失而斩之,多者百余人,少不下十数。流血盈前,言笑自若。及其对阵,先令一二百人赴敌,陷阵则已,如不能陷阵而还者,无问多少,悉斩之。又令二三百人复进,还如

  • 履薄冰

    《诗经.小雅.小曼》:“战战兢兢,如临深渊,如履薄冰。”履薄冰,意谓行于薄冰之上,心惴惴然,唯恐其坠。《小旻》有“如履薄冰”语,以身临危险须十分小心,以比喻说明对事的谨慎态度。唐.张九龄《始兴南山下有

  • 标同伐异

    标榜同党,攻击异己,犹“党同伐异”。《世说新语.轻诋》:“谢镇西与书殷扬州,为真长求会稽。殷答曰:‘真长标同伐异,侠之大者。常谓使君降阶为甚,乃复为之驱驰邪?’”并列 偏袒同派,排斥异己。南朝宋·刘义

  • 叶题红

    源见“红叶题诗”。借指以书传情。明王玉峰《焚香记.议亲》:“书传青鸟叶题红,秦 晋殷勤两意通。”

  • 口须缄

    源见“三缄其口”。谓慎言谈。明袁宏道《喜苏潜夫至柳浪》诗之三:“暂来犹有禁,佛语口须缄。”

  • 弓剑

    源见“乘龙出鼎湖”。指先皇遗物,表示对已故帝王的追念。《魏书.肃宗纪》:“何图一旦,弓剑莫追,国道中微,大行绝祀。”唐窦庠《陪留守韩仆射巡内至上阳宫感兴》诗之一:“武皇弓剑埋何处,泣问上阳宫里人。”【

  • 花朝月夕

    形容良辰美景。出自唐罗威的事迹。亦作“月夕花朝”。罗威,又作罗绍威,字端已,魏州贵乡(今河北大名北)人。其父即唐末魏博节度使罗弘信。唐昭宗光化元年(898年),罗弘信去世,罗威便袭父位。天祐二年(90

  • 贯朽粟陈

    《史记.平准书》:“京师之钱累巨万,贯朽而不可校;太仓之粟陈陈相因,充溢露积于外,至腐败不可食。”后以“贯朽粟陈”形容财粮富足。宋汪应辰《应诏陈言兵食事宜》:“以文 景轻徭薄赋,而贯朽粟陈。”见“贯朽

  • 城下之盟

    指因敌人兵临城下而被迫签订的屈辱性的条约。公元前700年,楚武王出兵伐绞。大兵压境,绞国士兵坚守城邑,闭门不出。楚国大夫屈瑕建议,绞国地小而其人民性情急躁,急躁就少谋。请对我们打柴的人不要加以干涉以此

  • 纱护壁间题

    同“纱笼素壁”。清方文《扬州石塔寺宿介立禅师房》诗:“盂空钟后饭,纱护壁间题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