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:指君、父、师三方面。 人的生命来自君、父、师三方面,因此事奉君、父、师必须尽心尽力。 古代强调君、父、师的无比尊严的地位。语出《国语.晋语一》:“民生于三,事之如一。父生之,师教之,君食之。”
源见“柯烂忘归”。谓岁月流逝,人事变迁。宋陆游《东轩花时将过感怀》诗:“还家常恐难全璧,阅世深疑已烂柯。”亦谓传说而难信实之事。宋赵彦卫《云麓漫抄》卷十:“况人一夕不寝必困,岂有两昼夜而不觉,朝廷为之
源见“宁戚饭牛”。借指才士自求君王重用。《晋书.夏侯湛传》:“若乃伊尹负鼎以干汤,吕尚隐游以徼文,傅说操筑以寤主,宁戚击角以要君,此非仆所能也。”
结婚时,新娘初至门,婿出迎,傧相予以红绿连理之锦,两人各持一端入,谓之“牵彩”。清代翟灏《通俗编.仪节.牵彩》:引《戊辰杂钞》:“女初至门,婿迎之,相者授以红绿连理之锦,各持一头然后入,谓之通心锦。”
源见“轩岐”。谓医术精妙高深。清恽敬《重刻〈脉经〉序》:“是书之精微博大,足以发轩 岐之奥窔,通天地之门户。”
源见“姜肱被”。指弟兄友爱的欢乐。唐杨炯《从弟去溢墓志铭》:“姜肱没齿,无因共被之欢;钟毓生年,非复同车之乐。”
源见“织锦回文”。指苏蕙织的回文诗锦图。清秋瑾《题潇湘馆集》诗:“博士声华苏氏锦,绛仙才调卫娘书。”
宋.魏泰《东轩笔录》卷一:“谷自以久次旧人,意希大用。建隆(宋太祖年号)以后为宰相者,往往不由文翰,而闻望皆出谷下。谷不能平,乃俾其党与,因事荐引,以为久在词禁,宣力实多,亦以微伺上旨。太祖笑曰:‘颇
文官为政清廉,武官不惜性命。 旧时认为是国家兴盛太平的标帜。语出《宋史.岳飞传》:“或问天下何时太平?飞曰:‘文臣不爱钱,武臣不惜死,天下太平矣。’”明.王文禄《庭闻述略》:“文臣不爱钱,武臣不惜死
《礼记.祭义》:“夫孝……推而放诸东海而准,推而放诸西海而准,推而放诸南海而准,推而放诸北海而准。”后以“放诸四海而皆准”谓无论放在哪里都是正确的,具有真理的普遍性。梁启超《乐利主义之泰斗边沁之学说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