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叶公好龙

叶公好龙

汉刘向《新序.杂事五》:“叶(旧读shè)公子高好龙,钩以写龙,凿以写龙,屋室雕文以写龙。于是天龙闻而下之。窥头于牖(音yǒu,窗),施尾于堂。叶公见之,弃而还走,失其魂魄,五色无主(所谓五色无主,是指因为害怕,心荒意乱,以致面目失色)。是叶公非好龙也,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。”

叶公平时标榜好龙,可是一旦天上的真龙光临,他却被吓了个半死。故其好龙只不过是笑谈。后因以“叶公好龙”比喻表面上爱好某种事物,但并非真正的爱好它,只是爱好以一种似是而非的东西去装饰标榜,而对于那种真正的事物,骨子里却是惧怕的。

唐胡曾《叶县》诗:“叶公丘墓已尘埃,云矗崇墉(城墙)亦半开。借问往年龙见日,几多风雨送将来?”《警世通言》卷十八:“楚士风歌诚恐殆,叶公好龙岂求真。”


主谓 叶(原读shè)公,春秋时楚国贵族,名子高,封于叶,因称。比喻表面上喜好某事物,实际并非如此。语本汉·刘向《新序·杂事》:“叶公子高好龙,钩以写龙,凿以写龙,居室雕文以写龙。于是天龙闻而下之……叶公见之,弃而还走,失其魂魄,五色无主。是叶公非好龙也,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。”孔捷生《大林莽》:“但此时此刻,豪言壮语变得有点贬值。是自己~,被困难吓倒了?”※好,不读作hǎo。△贬义。多用于描写某些言行不一的人。 →弄虚作假 ↔爱屋及乌


【典源】 汉·刘向《新亭·杂事》:“子张见鲁哀公,七日而哀公不礼,托仆夫而去,曰:‘臣闻君好士,故不远千里之外,犯霜露,冒尘垢,百舍重趼,不敢休息以见君,七日而君不礼。君之好士也,有似叶公子高之好龙也。叶公子高好龙,钩以写龙,凿以写龙,屋室雕文以写龙,于是夫龙闻而下之,窥头于牖,施尾于堂。叶公见之,弃而还走,失其魂魄,五色无主。是叶公非好龙也,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。今臣闻君好士,故不远千里之外以见君,七日不礼,君非好士也,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。’”

【今译】 子张去见鲁哀公,七天而哀公不接见他,于是子张将话留给仆人走了。他说:“我听说您喜欢士人,因此不远千里,冒着风霜尘土,每天加紧赶路,脚都走出了趼子,不敢休息来见您,但七天也不接见我。您的好士,有如叶公子高的好龙。叶公子高喜欢龙,器物上画着龙,房屋到处也刻着龙,真龙听了从天降到叶公的家,头探进窗户、尾巴挂在堂前。叶公见了,赶忙逃走,失魂落魄,面色大变。所以叶公不是真爱龙的,是爱似龙而非龙的。今天您好士,也不是真好士,而是爱好似士而非士的人。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指表面上爱好,而并非真的爱好。

【典形】 好龙、好真龙、画龙、惊叶、叶公好龙、叶公室、叶龙、牖下窥龙、描龙不叶公。

【示例】

〔好龙〕 清·黄景仁《送何数峰之辉县》:“献马客多金长价,好龙人少画销烟。”

〔好真龙〕 清·王士禛 《叶公祠》:“地下子高应一笑,世间谁解好真龙?”

〔画龙〕 唐·高适《赠别王十七》:“画龙俱在叶,宠鹤先归卫。”

〔惊叶〕 宋·王安石《再用前韵答蔡天启》:“伪凤易悦楚,真龙反惊叶。”

〔叶公好龙〕 元·揭傒斯《题金人王仲宝墨竹》:“叶公称好龙,龙至乃惊走。”

〔叶公室〕 宋·朱淑真《题余氏攀鳞轩》:“易惊谁羡叶公室,入梦当为傅说霖。”

〔叶龙〕 唐·温庭筠《开成五年秋以抱疾郊野》:“叶龙图夭矫,燕鼠笑胡卢。”

〔牖下窥龙〕 宋·王安石《夜读试卷呈君实》:“蕉中得鹿初疑梦,牖下窥龙稍眩真。”


【词语叶公好龙】  成语:叶公好龙汉语词典:叶公好龙

猜你喜欢

  • 贤圣杯

    同“贤圣酒”。宋徐积《召汝弼》诗:“烦子神仙御,尽余贤圣杯。”

  • 掩鼻咏

    同“拥鼻吟”。宋杨亿《即目》诗:“掩鼻生愁咏,被襟爽醉魂。”

  • 郭家金穴

    《后汉书.光武郭皇后纪》载:郭后弟况“迁大鸿胪,帝数幸其第,会公卿诸侯亲家饮燕,赏赐金钱缣帛,丰盛莫比,京师号况家为金穴。”后以“郭家金穴”喻豪富之家。《警世通言.吕大郎还金完骨肉》:“一愿得邓氏铜山

  • 退傅挥金

    源见“疏傅散金”。指人致仕还乡,散发钱财,与乡党宗族共享其赐。元袁桷《白云平章致仕》诗:“侍臣传醴真殊遇,退傅挥金得自由。”【词语退傅挥金】  成语:退傅挥金汉语大词典:退傅挥金

  • 杂佩赠

    《诗.郑风.女曰鸡鸣》:“知子之来之,杂佩以赠之。”毛传:“杂佩者珩、璜、瑀、冲牙之类。”原指女子以“杂佩”赠送情人,后以“杂佩赠”泛指酬答他人的赠物或赠诗。晋陆机《赠冯文罴》诗:“愧无杂佩赠,良讯代

  • 康哉

    《书.益稷》:“〔皋陶〕乃赓载歌曰:‘元首明哉,股肱良哉,庶事康哉。’”歌词称颂君明臣良,诸事安宁。后遂以“康哉”为歌颂太平之词。晋潘尼《赠侍御史王元贶》诗:“协心毗圣世,毕力赞康哉。”【词语康哉】 

  • 干卿底事

    见“干卿何事”。【词语干卿底事】  成语:干卿底事汉语大词典:干卿底事

  • 白头新句

    同“白头吟”。宋 吕渭老《水龙吟.寄竹西》词:“闻道相如病渴,念文君、《白头》新句。”

  • 七十二疑冢

    相传三国魏曹操死后怕人掘己墓,筑有七十二个疑冢。元代陶宗仪《辍耕录.疑冢》:“曹操疑冢七十二,在漳河上。宋俞应符有诗题之曰:‘生前欺天绝汉统,死后欺人设疑冢。人生用智死即休,何有余机到丘垄。人言疑冢我

  • 濡头之癖

    源见“濡首”。指饮酒癖好。清钮琇《觚賸.五华山故宫》:“邵子诗笔敏妙,惜有濡头之癖,落魄寡俦,故不甚显于时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