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召父杜母

召父杜母

东观汉记》卷十五“杜诗”:“杜诗字君公,建武元年(建武,汉光武帝年号,元年为公元二十五年)为侍御史(官名,汉沿习秦时设置,在御史大夫下或在给事殿中,负责检举非法,督察郡县,或奉使外出执行任务),安集雒阳(集,通辑,安辑,安抚的意思)。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猝暴民间,诗敕晓不改,遂格杀广,还以状闻。上召见,赐以荣戟(有缯衣或油漆的木戟,古时官吏出行作为前导的一种仪仗),復使河东(指山西省境内黄河以东的地方,多指晋南一带),诛降逆贼杨义等。为南阳太守,性节俭,而治清平。以诛暴立威信,善于计略,省爱民役,造作水排(利用水力推动鞲鞴一音gōubèi,即活塞一以鼓风帮助冶炼金属的装置),铸为农器,用力省,见功多。时人方于召信臣(西汉召信臣字翁卿,九江寿春人,举高第,迁上蔡长,后迁南阳太守,有政绩。“信臣为人勤力有方略,好为民兴利,务在富之……吏民亲爱信臣,号之曰召父。”见《汉书.召信臣传》),故南阳人为之语:‘前有召父,后有杜母。’”

汉代的召信臣和后汉杜诗是两个爱护人民,注意发展生产的清官,受到当时人的爱戴,被称为“前有召父,后有杜母。”

旧时以“召父杜母”常用为颂扬地方官吏政绩的套语。俗又常称地方官、特别是多称县令为“父母官”。

宋.王禹偁《小畜集》八《谪居感事》诗:“长洲巨海湄,万家呼父母。”又十一《赠浚义朱学士》诗:“西垣久望神仙侣,北部休夸父母官。”


并列 据《东观汉记》卷15与《后汉书·杜诗传》记载:西汉召信臣,东汉杜诗,先后为南阳太守,有善政,时人语曰“先有召父,后有杜母”。后以“召父杜母”为颂扬地方长官政绩的套语。△褒义。


【典源】 《汉书·循吏传·召信臣传》:“ (召信臣) 其治视民如子,所居见称述。……迁南阳太守,其治如上蔡。其化大行,郡中莫不耕稼力田,百姓归之,户口增倍,盗贼狱讼衰止。吏民亲爱信臣,号之曰召父。”《后汉书·杜诗列传》:“杜诗字君公,河内汲人也。少有才能,仕郡功曹,有公平称。……七年,迁南阳太守。性节俭而政治清平,以诛暴立威,善于计略,省爱民役。造作水排,铸为农器,用力少,见功多,百姓便之。……时人方于召信臣,故南阳为之语曰:‘前有召父,后有杜母。’”

【今译】 汉代召信臣任南阳太守时,百姓安居乐业,地方平靖,户口增加,百姓称之“召父”。后汉杜诗也任南阳太守,政治清平,爱护百姓。兴修水利,百姓又称之“杜母”,谚语说:“前有召父,后有杜母。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称颂爱护百姓、受人爱戴的地方官员。

【典形】 杜母、讳名号父、美政吾母、召杜、杜母慈、杜母高风。

【示例】

〔杜母〕 唐·李绅《却渡西陵别越中父老》:“惭非杜母临襄岘,自鄙朱翁别会稽。”

〔讳名号父〕 唐·王维《魏郡太守上党苗公德政碑》:“亲爱之深,讳名而号为父; 歌咏不足,取姓以命其儿。”

〔美政吾母〕 宋·陈师道《杜待郎挽词》:“美政真吾母,名家更杜陵。”

〔召杜〕 宋·王安石《送江宁彭给事》:岂但搢绅称召杜,故多扶杖祝彭聃。”


【词语召父杜母】  成语:召父杜母汉语词典:召父杜母

猜你喜欢

  • 凌波微步

    源见“洛神”。指仙女飘逸轻盈的步履。唐温庭筠《锦鞋赋》:“凌波微步瞥陈王,既蹀躞而容与。”【词语凌波微步】  成语:凌波微步汉语大词典:凌波微步

  • 三仙

    《太平广记》三八九引《祥瑞记》载,三国吴主孙权先祖孙钟,家在富春,以种瓜为业。忽有少年三人诣孙钟乞瓜,钟厚待之,为其设食。三人曰:“此山下善,可葬之,当出天子。”遂化为三白鹄飞去。钟死后即葬于其地,冢

  • 负暄

    源见“献曝”。喻忠君爱国之心。明郑若庸《玉玦记.诏封》:“应甄录汗马勋劳,还展布负暄忠爱。”【词语负暄】   汉语大词典:负暄

  • 捉刀

    源见“捉刀人”。亦称代人作文章或顶替人做事。清徐述夔《八洞天.补南陔》:“弱笔岂堪捉刀,还须先生自作。”清俞樾《春在堂随笔》卷十:“〔许三多〕于归后,为其婿捉刀,作试帖诗甚工。女子能诗者多,能为试帖者

  • 姑射神人

    传说中的神仙。《庄子.逍遥游》:“藐姑射( ㄧㄝˋ yè 液)之山,有神人居焉,肌肤若冰雪,淖约若处子。”淖( ㄔㄨㄛˋ chuò 龊)约:柔弱而美好的样子。比喻女子的美貌,偏正 姑射,山名。

  • 学惭麟角

    源见“麟角㈡”。谦称学无所成。唐骆宾王《上齐州张司马启》:“学惭麟角,德类鸿毛。愧汗如浆,忧心如厉。”

  • 谁为为之,孰令听之

    前“为”( ㄨㄟˋ wèi ):介词。替。后“为”( ㄨㄟˊ wéi ):动词。做。孰:谁。 替谁去做,让谁去听? 此古人因自己的言行不为世人了解而发出的愤慨之语。语出汉.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:

  • 唾壶击缺

    《北堂书钞》卷一二五晋裴启《语林》:“王大将军(指王敦)每酒后,辄咏魏武帝《乐府歌》(指曹操《龟虽寿》中的诗句)曰:‘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;烈士暮年,壮心未已。’以铁如意击唾壶为节,壶尽缺。”晋.刘义庆

  • 戈挥落日

    同“戈挥日回”。阳兆鲲《剑华叠前韵见赠倍数酬之》之三:“戈挥落日心都倦,矢弋东楼梦岂真。”

  • 明并日月

    《礼记.经解》:“天子者,与天地参,故德配天地,兼利万物,与日月并明,明照四海而不遗微小。”后以“明并日月”谓光明灿烂与日月同辉。多以称誉帝王英明。晋刘琨《劝进表》:“陛下明并日月,无幽不烛;深谋远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