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口若悬河

口若悬河

亦作“口似悬河”、“口如悬河”。比喻能言善,讲话滔滔不绝。后也含华而不实,夸夸其谈之意。典出晋郭象事迹。郭象(?-312年),字子玄,河南(今河南洛阳)人,西晋著名哲学家,曾官至黄门侍郎、太傅主簿。郭象喜好研究《老子》、《庄子》,擅长清谈高深玄妙的哲理,口才又很好。司徒王衍也爱清谈,很欣赏他,常对别人说:“听郭象说话,就好象大河由高处顺流而下一样,河水倾泻没有枯竭的时候。”

【出典】:

晋书》卷50《郭象传》1396页:“少有才理,好老庄,能清言。太尉王衍每云:‘听象语,如悬河泻水,注而不竭。,,,

【例句】:

宋·赵蕃《赠耆英见过四首》其一:“髯曾暇能过我,诵诗口若悬河。” 宋·贺铸《小梅花》词:“缚虑手,悬河口,车如鸡栖马如狗。” 元·无名氏《桃花女》二折:“你将那半句话搬调做十分事,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,则你那口似悬河。” 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回:“知县见他说得口若悬河,又是本朝确切典故,不由得不信。” 清·黄遵宪《纪事》诗:“开口如悬河,滚滚浪不竭。”


主谓 说话像流水般滔滔不绝。比喻口才好能言善辩。语本《世说新语·赏鉴》:“五太尉(衍)云‘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,注而不竭。”柳建伟《天凉好个秋》:“芸生读过大学,讲起话来~,能把字写得比斗还大,……”△用于描写善于言谈的人。→滔滔不绝 振振有词 喋喋不休 ↔噤若寒蝉 哑口无言 隐约其辞 守口如瓶。也作“口如悬河”、“口若河悬”、“口似悬河”、“谈若悬河”。


解释说话像河水下泻,滔滔不绝。本来是个褒义词,形容能言善辩。后来常用为贬义,形容人夸夸其谈,不着边际。

出处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赏誉》:“王太尉云:‘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,注而不竭。’”

郭子玄即西晋时玄学家郭象,字子玄,河南洛阳人。他小的时候就很有文才和思想,喜欢研究老庄学说,善于清谈,曾经为《庄子》一书作注解,流传至今。当时的太尉王衍常称赞他说:“听郭象说话,就如同高挂在天上的黄河在往下泻水,灌注大地而不见枯竭。”

郭象闲居在家时,以写文论道的方式自得其乐。后来征召为司徒的佐官,逐渐升迁为侍从皇帝、传达诏命的黄门侍郎。东海王司马越把他引纳为自己的太傅(辅导太子的官)、主簿(魏晋时将帅重臣的主要僚属,参与机要,总领府事),特受亲信和倚重。郭象担任要职后,手握重权,在朝廷内外声威显赫、气势逼人,使得当时舆论哗然,到处都是让他下台的声音。

近义夸夸其谈

反义笨嘴拙舌

例句

他不擅在大庭广众之下演讲,小圈子集会时则口若悬河。


【词语口若悬河】  成语:口若悬河汉语词典:口若悬河

猜你喜欢

  • 加人一等

    《礼记.檀弓上》:“孟献子禫,县而不乐,比御而不入,夫子曰:‘献子加于人一等矣。’”后以“加人一等”指超过常人。唐杨炯《隰州县令李公墓志铭》:“寻丁外艰,哀毁逾制,加人一等。”述宾 比别人超出一等。比

  • 庾郎鲑菜

    《南齐书.庾杲之传》:“〔庾杲之〕清贫自业,食唯有韭葅、?韭、生韭杂菜,或戏之曰:‘谁谓庾郎贫,食鲑常有二十七种。’言三九也。”后因以“庾郎鲑菜”形容贫士生活清贫。宋黄庭坚《戏赠彦深》诗:“庾郎鲑菜二

  • 商山四皓

    商山:又名商阪、地肺山、楚山(今陕西商县东南)。皓(hào浩):白。此典指秦末隐居在商山的四位年高隐士。秦朝末年残暴统治,东园公,角(Lù陆,一作“角lù”)里先生、绮(qǐ起)里季、夏黄公四位老先生

  • 山呼一万岁

    同“山呼万岁”。唐卢纶《皇帝感词》诗:“山呼一万岁,直入九重城。”

  • 道肥

    同“战胜得道肥”。宋黄庭坚《和答莘老见赠》:“履拂知道肥,净室见天游。”【词语道肥】   汉语大词典:道肥

  • 令威仙

    源见“辽东鹤”。指得道成仙的丁令威。唐权德舆《扬州与丁仙人别》诗:“将军易道令威仙,华发清谈得此贤。”

  • 人同此心

    《孟子.告子上》:“欲贵者,人之同心也。”想富贵的人,有相同的看法。因以形容大家对某件事有共同的想法。清.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:“只要他也是个女孩儿,俗话说的:‘人同此心,心同此理。’若说照安公子这等人

  • 勒石

    同“勒铭燕然”。唐李峤《送骆奉礼从军》诗:“希君勒石返,歌舞入城闉。”【词语勒石】   汉语大词典:勒石

  • 黄金消众口

    源见“众口铄金”。形容谗言为害之大。唐李白《送薛九被谗去鲁》诗:“黄金消众口,白璧竟难投。”

  • 汉娥留佩

    同“汉皋解佩”。明李梦阳《见素林公以咏怀六章见寄》诗之四:“潭起汉娥留佩赋,井传王粲倚楼题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