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前车之鉴

前车之鉴

荀子.成相》:“前车已覆,后未知更何觉时。”《大戴礼记.保傅》:“鄙语曰……前车覆,后车诫。”汉刘向说苑.善说》:“《周书》曰:‘前车覆,后车戒’,盖言其危。”后以“前车之鉴”比喻以往的失败,后来可以当作教训。《水浒后传》二五回:“前车之鉴,请自三思。”清沈复浮生六记.坎坷记愁》:“语云‘恩爱夫妻不到头’,如余者,可作前车之鉴也。”


见“前车覆,后车戒”。刘卫华、张欣武《哈佛女孩刘亦婷》:“我的任务,则是让婷儿了解男性的各种心理特点,用各种~使婷儿懂得,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纠葛,需要注意与男性保持适当的距离。”


【典源】《荀子·成相》:“知不用愚者谋,前车已覆,后未知更何觉时。”《韩诗外传》卷五:“鄙语曰:‘不知为吏,视已成事。’或曰:‘前车覆而后车不诫,是以后车覆也。’故夏之所以亡者而殷为之,殷之所以亡者而周为之。故殷可以鉴于夏,而周可以鉴于殷。”《汉书·贾谊传》:“鄙谚曰:‘不习为吏,视已成事。’又曰:‘前车覆,后车诫。’夫三代之所以长久者,其已事可知也。”

【今译】 古代谚语讲: 不知如何当官吏,那就看看别人处理过的政事。又讲: 前边的车倾覆,后边的车就要引为鉴戒。

【释义】后以此典形容汲取前人的经验教训,引为鉴戒,可使自己避免错误。

【典形】 覆车、覆前车、覆辙、前车覆、前车可惧、前覆辙、瞻前轨、蹈前车。

【示例】

〔覆车〕 晋·潘岳《西征赋》:“酒池鉴于商辛,追覆车而不寤。”

〔覆前车〕 唐·薛据《古兴》:“已看覆前车,未见易后轮。”

〔覆辙〕 清·黄景仁《答和维衍》之一:“比闻亦作湖海计,此我覆辙当鉴之。”

〔前车覆〕 汉·蔡邕《述行赋》:“前车覆而未远兮,后乘驱而竞及。”

〔前车可惧〕 清·秋瑾《望海潮·送陈彦安》:“世局堪惊,前车可惧,同胞何事懵懵。”

〔前覆辙〕 宋·张元干《次韵聪父见遗》之二:“世路肯遵前覆辙,交游谁识后凋松?”

〔瞻前轨〕 晋·陆机《欢逝赋》:“瞻前轨之既覆,知此路之良难。”


【词语前车之鉴】  成语:前车之鉴汉语词典:前车之鉴

猜你喜欢

  • 梅花点妆

    同“梅花点额”。清蒲松龄《为螽斯与孙咸吉启》:“春深金屋,梅花点上苑之妆;日射琼楼,雪窗映玉台之采。”

  • 逃名避名

    《后汉书.逸民传.法真》:“法真字高卿,扶风郿人……性恬静寡欲,……辟公府,举贤良,皆不就。……会顺帝西巡,弱又荐之(注:田弱为法真同乡,先时曾举荐过他)。帝虚心欲致,前后四征。真曰:‘吾既不能遁形远

  • 新发于硎

    《庄子.养生主》:“今臣之刀十几年矣,所解数千牛矣,而刀刃若新发于硎。”谓刀刚从磨刀石上磨好。后因以“新发于硎”形容刀刃锋利。《聊斋志异.田七郎》:“此刀购诸异国,杀人未尝濡缕。迄佩三世矣。决首至千计

  • 食子殉军功

    源见“乐羊食子”。形容极其残忍。唐陈子昂《感遇诗》之四:“乐羊为魏将,食子殉军功。”

  • 启体

    同“启手启足”。《后汉书.崔骃传》:“贵启体之归全兮,庶不忝乎先子。”《宋书.谢瞻传》:“临终,遗晦书曰:‘吾得启体幸全,归骨山足,亦何所多恨。’”【词语启体】   汉语大词典:启体

  • 牛斗

    源见“蚁动牛斗”。指病虚,心神恍惚。宋陈师道《和黄预病起》:“似闻药病已投机,牛斗蛇妖顿觉非。”【词语牛斗】   汉语大词典:牛斗

  • 上长竿

    源见“鲇鱼上竹竿”。喻作大官,居高位。宋刘克庄《昭君怨》词:“君莫上长竿,下来难。”

  • 铄石流金

    亦作“流金铄石”。形容天气酷热,似能把金石熔化。《淮南子.诠言训》:“大热铄石流金,火弗为益其烈。”见“流金铄石”。明·宋濂《故丽水叶府君墓铭》:“虽经~之候,未尝离冠衣而处。”【词语铄石流金】  成

  • 上掌

    源见“掌上舞”。指舞姿轻盈的美人。唐李商隐《拟意》诗:“上掌真何有,倾城岂自由?”

  • 阜乡舄

    汉.刘向《列仙传》卷上:“安期先生者,琅琊阜乡人也。卖药于东海边,时人皆言千岁翁。秦始皇东游请见,与语三日三夜,赐金璧度数千万,出于阜乡亭,皆置去,留书以赤玉舄(音xì,鞋)为报。”阜乡舄,即上文中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