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击缶歌乌乌

击缶歌乌乌

李斯《谏逐客书》:“夫击瓮叩缶……而歌呼呜呜快耳者,真秦之声也。”又汉杨恽《报孙会宗书》:“田家作苦,岁时伏腊,烹羊炰羔,斗酒自劳。家本秦也,能为秦声……酒后耳热,仰天抚缶而呼呜呜,其诗曰:‘田彼南山,荒秽不治,种一顷豆,落而为萁。人生行乐耳,须富贵何时!’”乌乌,同“呜呜”。后以“击缶歌乌乌”表现狂放不羁,或长歌解愁。宋陆游《小饮赏菊》诗:“举袖舞翩仙,击缶歌乌乌。”


【典源】 秦·李斯《谏逐客书》:“夫击瓮叩缶,弹筝搏髀(bi)而歌呼呜呜快耳者,真秦之声也。”汉·杨恽《报孙会宗书》:“田家作苦,岁时伏腊,亨(烹)羊炰(pao)羔,斗酒自劳。家本秦也,能为秦声。妇,赵女也,雅善鼓瑟。奴婢歌者数人,酒后耳热,仰天拊缶而呼乌乌。其诗曰:‘田彼南山,荒秽不治,种一顷豆,落而为箕。人生行乐耳,须富贵何时!’”

【今译】 古时秦地人娱乐,一边敲击瓦罐,一边发出“呜呜”的呼喊。汉代杨恽初为平通侯,后因事贬为庶人家居。他在给孙会宗的信中说:“田家劳苦,每逢节日烹羊饮酒以自娱。我本为秦地人,能为秦声。妻子是赵地女子,善于鼓瑟。又有奴婢数人能歌。酒酣耳热之时,即仰天敲瓦罐,大呼‘呜呜’为乐。唱道:‘种田南山,荒芜不管,种豆 一顷,豆落剩箕。人生在世行乐吧,何时才富贵!’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表现狂放不羁; 或长歌解愁,发泄愤懑不平。

【典形】 唱乌乌,耳热歌、耳热酒酣、歌呜呜、击缶歌、击缶歌乌乌、乌乌歌、耳热仰视天、歌余耳热、唱莫呜呜、仰天击缶、击缶呜呜。

【示例】

〔唱乌乌〕 清·丘逢甲 《岁暮杂感》:“牢落高阳旧酒徒,缶声凄绝唱乌乌。”

〔耳热歌〕 清·钱谦益《奉赠太傅崇明侯》之二:“挥毫烂熳头风檄,击缶苍茫耳热歌。”

〔耳热酒酣〕 宋·陆游《城东马上作》:“手柔弓燥猎徒喜,耳热酒酣诗兴生。”

〔歌呜呜〕 宋·陆游《书幸》:“放怀歌呜呜,宁暇书咄咄。”

〔击缶歌〕 宋·范成大《大厅后堂南窗负暄》:“端如拥褐茅檐下,只欠乌乌击缶歌。”

〔击缶歌乌乌〕 宋·陆游《小饮赏菊》:“举袖舞翩仙,击缶歌乌乌。”

〔乌乌歌〕 宋·陆游《老叹》:“乌乌歌罢人谁问? 咄咄书成自不知。”


【词语击缶歌乌乌】   汉语词典:击缶歌乌乌

猜你喜欢

  • 子陵栖遁

    源见“羊裘钓”。喻指高士避世隐遁。唐戎昱《题严氏竹亭》诗:“子陵栖遁处,堪系野人心。”

  • 雁塔题

    同“雁塔题名”。明单本《蕉帕记.提因》:“曾与他丸内明珠作聘仪,又替他锦字高高雁塔题。”

  • 虹女

    《类说》卷四十引焦潞《稽神异苑.虹化为女子》:“《江表录》:首阳山有晚虹,下饮溪水,化为女子。明帝召入宫,曰:‘我仙女也,暂降人间。’帝欲逼幸,而有难色,忽有声如雷,复化为虹而去。”后以“虹女”称美人

  • 人微言轻

    本作“身轻言微”。指地位低下,其言论和主张不为人所重视。多用作自谦之词。宋代苏轼《杭州上执政书》:“轼已三奏其事,至今未报,盖人微言轻,理自当尔。”并列 地位低,言论不受重视。语本晋·袁宏《后汉书·孟

  • 一狐之腋

    本谓一只狐狸腋(yè业,上肢与肩臂连接处)下的皮毛。此典指赵简子比喻千张羊皮不如一张狐狸腋下的皮毛珍贵,是感叹众多唯唯诺诺的人,不如一个敢于讲话、敢于争论的正直敢言之臣。后以此典比喻人才难得;或比喻珍

  • 笔有神

    形容遣词造句熟而生巧,行文流畅,如有神助。唐代杜甫《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》诗:“读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。”

  • 跂予望之

    跂( ㄑㄧˇ qǐ ):通“企”,踮起脚尖。 我踮起脚尖向前望。 形容盼望心切。语出《诗.卫风.河广》:“谁谓宋远,跂予望之。”三国.魏文帝《秋胡行》:“从尔何所之?乃在大海隅。灵若道言,贻尔明

  • 不吝车茵

    源见“醉吐相茵”。不吝惜他人吐污车垫子。谓宽厚待人。北周庾信《周上柱国普屯威神道碑》:“允袭峻德,钦明审谕。不吝车茵,谁言温树?”

  • 一榻高悬

    源见“陈蕃榻”。表示敬重贤才或礼遇宾客。宋曾巩《送关远赴江西》诗:“一榻高悬宾阁峻,二龙俱化县池空。”

  • 射左中右

    参见:射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