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凶终隙末

凶终隙末

指朋友之间因相互不知心而极少维持始终。王丹,字仲回,京兆下邽(今陕西渭南东北)人,西汉末,曾为州郡官。王莽时,隐居不仕。东汉初,复征为太子太傅。长期的社会动荡使他积累了丰富的处世经验,交接朋友极其慎重。有一次王丹儿子的同学的亲人死去,儿子想和其他同学同去奔丧。王丹却非常生气地责打儿子,并命他只须寄帛二匹。别人问其中的缘故,他说:“交友是件极难而又无法说清的事,世人都称道管仲、鲍叔牙,王吉、贡禹之间的笃深友谊;而张耳、陈余两人的交情世之所知,后来却因一场误会而最终破裂;萧育、朱博两个最初也是莫逆之交,后来也因一件小事而翻了脸。由此可知,朋友之间的真诚友谊能够持续一生的,实在极少的啊!对于他的这种看法,时人都极为佩服。

【出典】:

后汉书》卷27第932页《王丹传》:“丹子有同门生丧亲,家在中山。白丹欲往奔慰,结侣将行,丹怒而挞之,令寄缣以祠焉。或问其故。丹曰:‘交道之难,未易言也。世称管鲍,次则王贡。张、陈凶其终,萧、朱隙其末,故知全之者鲜矣。’时人服其言。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姚思廉《梁书·任昉传》:“由是观之,张、陈所以凶终,肖朱所以隙末,断焉可知矣。”


并列 凶,杀害、伤害。隙,嫌隙。指朋友之间感情破裂成为仇敌。语本《后汉书·王丹传》:“张、陈凶其终,萧、朱隙其末,故知全之者鲜矣。”李贤注:“张耳、陈余初为刎颈交,后构隙,耳后为汉将兵,杀陈余于汦水之上。萧育字次君,朱博字子元,二人为友,著闻当代,后有隙不终。故时以交为难。”△贬义。多用于交友方面。


【词语凶终隙末】  成语:凶终隙末汉语词典:凶终隙末

猜你喜欢

  • 郢中律

    同“郢中曲”。唐杜荀鹤《和高秘书早春对雪登楼见寄之什》:“因酬郢中律,霜鬓数茎新。”【词语郢中律】   汉语大词典:郢中律

  • 炙背献

    源见“献曝”。指虽微薄却至诚的礼物。唐杜甫《赤甲》诗:“炙背可以献天子,美芹由来知野人。”

  • 视死如归

    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样。《韩非子.外储说左下》:“三军既成陈,使士视死如归,臣不如公子成父。”陈:同“阵”。述补 归,回家。把死看成像回家一样,形容死得心安理得。语出《管子·小匡》:“平原广牧,车不结辙,

  • 风乌雨蚁

    《述征记》:“长安宫南有灵台,有相风铜乌。或云:‘此乌遇千里风乃动。’”《易林.震之蹇》:“蚁封穴户,大雨将至。”风来乌知,雨至蚁知。古有记载,乃动物予感自然变化之反映。后人总结为“风乌雨蚁”,喻为风

  • 天涯

    《古诗十九首.行行重行行》:“相去万余里,各在天一涯。”后因以“天涯”指极远的地方。南朝 陈徐陵《与王僧辩书》:“维桑与梓,翻若天涯。”【词语天涯】   汉语大词典:天涯

  • 东门吴

    《战国策.秦策三》:“梁人有东门吴者,其子死而不忧。其相室曰:‘公之爱子也,天下无有,今子死不忧,何也?’东门吴曰:‘吾尝无子,无子之时不忧;今子死,乃即与无子时同也,臣奚忧焉?’”后因以“东门吴”为

  • 廊庙之材,非一木之枝

    廊庙:殿下屋和太庙。旧时指代朝廷。 建筑廊庙的木材,并非一棵大树的枝干。 比喻建国大业,须得众人之力。语出《慎子.知忠》:“故廊庙之材盖非一木之枝也;粹白之裘,盖非一狐之皮也。”《汉书.娄敬、叔孙

  • 雪衣娘

    《事文类聚》后集卷四十引唐.郑处诲《明皇杂录》:“天宝中,岭南献白鹦鹉。养之宫中,岁久颇聪慧,洞晓言词,上及贵妃皆呼‘雪衣女’。……上每与贵妃及诸王博戏,上稍不胜,左右呼‘雪衣娘’,必入局中鼓舞,以乱

  • 恃才扬己

    见“恃才矜己”。郭沫若《从诗人节说到屈原是否是弄臣》:“有人说:屈原那样的人根本值不得纪念的,~,诽谤当道,而终于独善其身,消极自杀,这样狂诞偏激的人,在我们目前的中国根本不需要。”【词语恃才扬己】

  • 遣黄犬

    源见“黄耳传书”。谓传递书信。宋苏轼《青玉案.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》词:“三年枕上吴中路,遣黄犬,随君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