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凤鸣岐山

凤鸣岐山

国语.国语上》:“周之兴也,鸑鷟(音yuè zhuó,凤之别名)鸣于岐山;其衰也,杜柏射王于鄗。”韦昭注:“三君云:‘鸑鷟’凤之别名也。’《诗》云:‘凤皇鸣矣,于彼高冈。’其在岐山之脊乎?”

古人视凤为吉祥之鸟,凤鸣岐山预兆周的振兴,故以此为国家兴盛的典故。

诗经.大雅.卷阿》:“凤皇鸣矣,于彼高岗(高岗即岐山之颠)。”


【典源】《国语·周语上》:“昔夏之兴也,融降于崇山; 其亡也,回禄信于聆(qin) 隧。商之兴也,梼杌次于丕山、其亡也, 夷羊在牧。 周之兴也、鸑鷟(yuezhuo) 鸣于岐山; 其衰也,杜伯射王于鄗。是皆明神之志者也。”

【今译】 古代认为,凡一朝代的兴衰,都有上天之意借某种事迹预示出来。 周朝将兴时, 有鸑鷟(凤凰的别名) 鸣于岐山,就是这种天意的预示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太平盛世出现。

【典形】 鸣凤、鸣凤有岐、鸣岐阳、岐山出凤凰、鸑鷟鸣岐、 鸟鸣高冈、 岐山闻凤。

【示例】

〔鸣凤〕 明·陈子龙《孟冬之晦忆去年》:“玉京春暖多鸣凤,大泽天寒独饭牛。”

〔鸣凤有岐〕 明·李东阳《郊斋和张养正》:“鸣凤有岐还盛世,神龟出洛自何年。”

〔鸣岐阳〕 晋·陆机《七征》:“舞唐庭之来仪, 鸣岐阳之鸑鷟。”

〔岐山出凤凰〕 元·萨都拉《题进士索士岩诗卷》:“汉水浮神马,岐山出凤凰。”

〔鸑鷟鸣岐〕 北周·庾信《周上柱国齐王宪神道碑》:“虹蜺满野,是废当途之高;鸑鷟鸣岐, 实始维新之命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琼琚

    同“琼瑶”。唐韦应物《善福精舍答韩司录清都观会宴见忆》诗:“忽因西飞禽,赠我以琼琚。”元耶律楚材《西域和王君玉诗》之三:“君侯乘兴写佳篇,我得琼琚价倍千。”【词语琼琚】   汉语大词典:琼琚

  • 贤书

    《周礼.地官.乡大夫》:“乡老及乡大夫群吏献贤能之书于王。”贤能之书,谓举荐贤能的名录。后因以“贤书”指考试中式的名榜。宋洪适《回傅解元状》:“造榜外台,占贤书而独步。”【词语贤书】   汉语大词典:

  • 鷃雀

    源见“榆枋之见”。小鸟名。鹑的一种,也称尺鷃。亦喻小人。《楚辞.王逸〈九思.疾世〉》:“鷃雀列兮哗欢,鸲鹆鸣兮聒余。”注:“鷃雀,小鸟,以喻小人列位也。”【词语鷃雀】   汉语大词典:鷃雀

  • 新雨

    源见“旧雨今雨”。指新朋友。清朱彝尊《冯检讨招诸同年集》诗:“新雨不来那在眼,故人相对且开颜。”【词语新雨】   汉语大词典:新雨

  • 黄石传书

    指黄石公传授《太公兵法》给张良,以后张良辅汉建大功。后以此典比喻传授奇书韬略,用以济世安邦。或指传授的人、书策等。张良在桥下拾起鞋子,给老人穿上,老人认为这个小孩子可以教导,约张良五天以后清晨,再在这

  • 飞熊入梦

    西汉司马迁撰《史记.齐太公世家》:“吕尚盖尝穷困,年老矣,以渔钓奸(音gān,求)周西伯(即文王姬昌)。西伯将出猎,卜之,曰:‘所获非龙非螭,非虎非罴;所获霸王之辅。’于是周西伯猎,果遇太公于渭之阳,

  • 卧理

    同“卧治”。《南史.刘善明传》:“淮南近畿,国之形胜,非亲贤不居,卿与我卧理之。”【词语卧理】   汉语大词典:卧理

  • 赤雀衔书

    《尚书.中候》曰:“季秋,赤雀衔丹书,入酆,止于昌户。昌拜稽首,受最曰:‘姬昌苍帝子。’”(据《艺文类聚》卷十引)《瑞应图》曰:“赤雀者,王者动作应天时,则衔书来。”(据《艺文类聚》卷九十九引)古人认

  • 罪合万死

    罪行严重到该判一万次死刑,形容罪大恶极。本北魏房伯玉的自责之词。房伯玉,字不载,清河(今河北故城)人,曾被弟叔玉株连迁徙北方,后叛,作了萧鸾的南阳太守。高祖南伐,令人向伯玉宣诏道:“天无二日,土无二主

  • 开诚布公

    指待人处事坦白公正,诚恳无私。诸葛亮帮助刘备建立蜀汉以来,一直担任丞相这一职务。《三国志·蜀志》《诸葛亮传》中评论他:诸葛亮作丞相,安抚百姓,向人民揭示仪礼,减少官吏的数量,依法办事。他待人坦诚,主持